- 26 2020-05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谋新篇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26 丨 46535月份,正值春夏之交,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灿烂、*明丽的好时节。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挑战与机遇、优势与短板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条分缕析地点出了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智能制造就是其中之一。 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智能+”之后,今年“推进智能制造”依旧在列,同时首提“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可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造业推进智能化转型这一升级发展方向既一以贯之,又有了新思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智能制造早已不再“高冷”,很多企业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数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如钢铁行业2019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3.6点,宝钢、鞍钢、河钢、太钢、南钢等企业的9个项目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灯塔工厂”名单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钢铁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短板仍旧明显,如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智能化转型发展之路仍如日方升、任重道远。当前,我们应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借助政策东风,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再谋新篇。 一是提高智能制造发展的紧迫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推进智能制造再次成为钢铁行业“必做事项”中的优先项。如果说,疫情发生之前,很多钢企对于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认识有所欠缺、推进智能制造动力或有不足,那么,这次疫情便为“智能制造”自证重要性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我们必须真正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提出,也为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增添了倒逼的压力。钢铁行业生产模式只有与下游需求、与整个市场大环境适配,与时俱进地升级完善,才能尽快实现由“钢铁制造”向“钢铁智造”的转变。 二是拓展智能制造发展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当前,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仍处于某个环节、某个车间、某个工厂的智能化阶段,与真正的产业模式转变、企业形态改变相去甚远。“黑灯工厂”“5G助力远程一键炼钢”等是行业内领先的实践,但对于终极的发展目标而言,智能化辐射的覆盖面和实践的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实现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新业态,依然需要我们不懈探索。 三是抓好智能制造各类要素的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并非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劳动力、资本、装备、标准等多项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明确涉及了人才(劳动力)、技术、数据三项要素。其中,数据继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被确立为五大要素之一后,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被“升格”为要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则意味着数据在未来将实现市场化、资本化、资源化,钢铁企业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同时,人才和技术要素的潜力也应被充分挖掘,钢铁行业需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结合,为钢铁制造业持续升级赋能。 中国钢铁工业的大河依然浩浩汤汤。我们坚信,有智能制造的助力,中国钢铁工业必将昼夜不息、一路奔腾至高质量发展的大海,再开新局!(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22 2020-05
何文波委员建议:将钢铁行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22 丨 4332“钢铁行业、钢铁产品被归为‘两高一资’行业、产品,15年来诸多限制钢铁行业发展的出口退税、环保、财政、贷款政策依然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秘书长何文波建议,将钢铁行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同时不再将钢铁产品列入“两高一资”产品目录。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自此开始,“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被称为“两高一资”,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被称为“两高一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被称为“两高一资”产品。钢铁行业及钢铁产品就这样被归为“两高一资”行业及产品。 何文波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机械地把钢铁行业列为“两高一资”行业并不合理。 一是“两高一资”的说法缺乏明确判定标准。准确理解钢铁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资源性产品”,要基于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评价”方法(ISO14040系列)。 二是应采用《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行业分类标准。 三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艰难发展壮大起来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钢铁材料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先进钢铁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钢铁生产过程具有材料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钢铁行业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钢铁是工业的基础,钢铁材料是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能源生产和国防军工的结构性、功能性材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钢铁的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 此外,近年来中国钢铁业持续的科技进步使新型钢铁材料源源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并广为应用,较以往更轻、更薄,同时也更强韧、更安全,并具有更好的焊接性、可塑性和耐火耐腐蚀性。新型钢铁材料已使许多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了节能减排。例如,高强钢板的研发及其在汽车制造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还实现了汽车的轻量化,进而显著降低了汽车行驶油耗,为全社会节能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何文波介绍,钢铁生产工艺目前主要包括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10多年来,经过持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实践,中国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成效显著,钢协会员企业折合标煤的吨钢综合能耗已从2005年的715千克降至2019年的553千克,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当下,越来越多的钢厂已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已有57家钢厂登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钢厂榜单,有6家钢厂成为国家3A级景区、2家成为国家4A级景区。而对短流程炼钢工艺来说,钢铁材料在“寿终正寝”后成为废钢,而废钢本身已经是钢,不再需要还原反应,是一种“载能”再生资源和低碳环保资源。采用电炉全废钢冶炼工艺,将冶炼电耗折合为标煤的吨钢综合能耗仅约126千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各类企业是平等发展的市场主体,是宏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之间只有分属行业或产业的不同,没有‘身份’的差异;行业或产业之间只有工艺特征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国家角度看,行业或产业之间有机衔接方能构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而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补链’‘强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国家大安全观的重要内涵。”何文波再次强调,应将钢铁行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19 2020-05
“新基建”将引领钢铁行业稳增长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9 丨 4788新冠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各个行业的产销节奏与秩序被打乱,钢铁行业同样不能独善其身。但是正所谓“危中有机”,新形势孕育不同的挑战与机遇,一些行业和企业也在此次疫情中获益颇丰。聚焦企业复产的关键领域、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瓶颈,《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进行了详细调研。 复工复产:抗击疫情构筑“钢铁长城” “您好,请配合测一下体温。” 已是深夜11点半,在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第一服务区的体温检测监控点工作人员,依然认真坚持,对来更衣洗浴的职工进行体温测量。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像这样的监控点,河钢邯钢在公司及各厂区设置了上百个,24小时严防死守,进厂人员100%体温监测,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每一名职工。只有取得疫情防控工作的彻底胜利,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进行。 自2月10日全面复工以来,河钢集团疫情防控始终保持“战时状态”,按照“纵向覆盖全体职工, 横向涵盖所有部室、车间”的标准,搭建起“公司领导包保单位、中层领导包保产线、科工段长班组长包保产线职工”的“层层包保、严密防控”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党小组和基层班组为*小排查单位,全面排查监测10万名员工的健康状况,每日监测排查坚持不漏1人,复工上岗有规章,“八小时”外有纪律,从炉前到轧机、从矿山到海港、从国内到海外,从10.5万名在岗职工到9.1万名离退休职工,措施全覆盖,防疫无死角。 “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河钢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果,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下一步,河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慎终如始,始终以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中体现河钢担当,展示河钢形象。”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勇强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为紧缺物资,不少国内企业上马生产。而生产口罩机,需要专用模具钢。3月4日,鞍钢集团攀长特公司接到第一批口罩机专用模具钢合同,该批合同有扁钢和圆钢3个钢种近10个规格,共计200余吨。 200吨合同量并不大,但生产难度极大。“用户对模具钢的内在质量、外表抛光、钢的纯净度等提出了严格要求。”鞍钢集团攀长特公司轧钢厂扁钢作业区作业长练仕均说,他们采用生产高端模具钢的模式,单独排产,闭环管控,强化坯料验收,严格执行内控要求,监督外围加工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全程安排技术人员盯守,及时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确保口罩机专用模具钢高质量下线。从接到口罩机专用模具钢订单到兑现订单仅用9天,赢得客户的赞誉。该公司生产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专用模具钢正源源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 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了解,首钢集团作为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国企,点多、面广、战线长,而且总部位于北京,疫情防控难度大、责任重。该集团做到疫情防控和经营生产建设“两手抓、两不误”,推动重点工程有序复工,努力实现集团全年各项任务目标,钢铁板块一季度积极应对、全力化解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现生产经营良好开局。 从1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来到防城港市,先后考察了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广西生态铝项目、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到3月30日,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等地实地调研,再到4月14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娄底市华菱涟钢等单位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春耕生产、基层建设等工作。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15位省委书记、省长走访近20家钢铁企业。正如杜家毫所说,“疫情既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关键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认清形势:中国钢铁行业受疫情影响颇深 “钢铁行业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与世界经济发展呈密切正相关趋势。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行业整体必然受到波及。中国钢铁行业是*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又是全球钢铁供应链的枢纽。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在不断升级,我国面临境外输入病例的压力,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诸多现实的挑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李新创分析认为。 国内钢材需求方面,疫情对钢铁下游行业及其钢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受疫情影响,中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尤其是一季度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等行业消费明显下降。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钢材消费将快速释放,但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也将产生一定影响。综合考虑,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计,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约为8.5亿吨,同比下降约5.0%。 国外钢材需求方面,美国、意大利、德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六国是钢材消费大国,从历年消费来看,六国钢材消费总量占全球除中国外的钢材消费总量的35%。综合来看,此次疫情短期必定对全球钢铁需求造成较大影响,*终受疫情影响程度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疫情结束后,各国多会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发展,拉动钢材消费增长。初步判断,2020年全球钢材消费将下降至16.0亿吨,同比下降约9.1%;其中,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钢材消费量将降至7.5亿吨, 同比下降13.3%。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失控,影响面继续扩大,全球钢材需求仍将会下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干勇指出,中国钢铁行业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运行平稳, 但也出现了平均价格水平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2020年以来, 在元旦、春节两个假期,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生产总体稳定,但物流受限、回款困难等, 出现了产品库存大幅增加、钢材价格下跌、原料价格上涨等局面。具体表现为:国内钢材价格下降,铁矿石价格呈上升走势;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小幅上升,制造成本略有下降;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实现利润环比下降;企业资金占用增加,负债率有所上升。 干勇认为,疫情期间,中国钢铁行业遭受到的冲击,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库存高企,成本上升, 资金承压,效益堪忧。具体表现为:钢材库存大幅上升,市场和资金压力较大;物流运输不畅,运输成本上升;下游有效需求下降,合同组织难度加大;环保压力大,工程项目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销售出口订单大幅下降;资金压力加大,资金保障任务艰巨。另外,在供需错配、库存积压、销售回款不畅、成本上升但钢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资金面比较紧张,流动资金基本沉淀在钢材库存当中。 受疫情影响,下游的需求受到抑制,累库的窗口期被拉长,但预计需求只是被推迟,并不会消失,同时近期多地复产节奏有所加快。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研究成果显示:乐观情景下,若将全国粗钢库存控制至历史峰值水平(2014年2月钢材统计库存量3223万吨,估算全国粗钢库存量5220万吨);若减产10%的话,需要消化库存至5月下旬,约需95天;若减产20%的话,需要消化库存至5月上旬,约需72天; 若减产30%的话,需要消化库存至4 月下旬,约需60天。在中性情景和悲观情景下,消化钢材库存的时间将更长。因此,减产迫在眉睫。 李新创认为,此次疫情钢铁供需严重失衡,钢铁产量创新高, 1-2月全国生铁、粗钢分别为1.32 亿吨、1.5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06%、3.07%,1-3月机械设备、家电、汽车等重点用钢产业需求量全面下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消耗量约为8.5 亿吨,同比下降5.0%以上,国际钢铁出口萎缩,钢铁库存居高不下, 近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基本高于同年需求量,铁矿石市场将重回供应宽松状态,锰矿、铬矿影响显著, 南非封锁令延长,国内港口现货锰矿、铬矿价格已经上行,预计2020 年锰矿价格也将呈波动上涨趋势, 铬矿需求受到较大程度压制。 “钢铁面临微利,部分企业亏损加剧,行业周期性低谷期,推动产业洗牌重组,近几年随着国内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行业集中度提升,钢铁产品品种机构优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大。”李新创说,国家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国内钢铁产量不减反增,而钢铁减量消耗,减量置换。国内一季度钢铁库存高,需求弱,二季度需求估计会好于一季度,仍旧面临高库存压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 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集团党委书记、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公开表示,受疫情影响,钢铁行业阶段性出现了“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人员到不了”三大突出难题,给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生产组织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次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寻机突围:“新基建” 将引领钢铁行业稳增长 近期,随着国家金融与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新基建”将引领新一轮投资热潮。干勇认为,基建本身就是一个逆周期调节,在经济周期下行时通过政府投资弥补私人部门的消费不足,抵御经济放缓和衰退的风险,对市场也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截止到3月6日,各省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超40万亿元,其中基建规模约15万亿,新基建比重超10%。尽管目前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还比不上传统基建领域, 但后劲十足,新基建可转化成产业的新动能,通过不断孕育新需求, 进而搅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在目前的宏观背景下,无论是短期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还是长期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基建都是*有效的抓手。新基建短期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不仅会延伸产业链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把新基建看作是一个基础设施,那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便是这个基础设施中的外部保障设施和内部运营集成设施,二者互为促进、协同发展。 李红娟认为, 新基建中的“基”是“新技术+”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是创新,包括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进行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方面,“新基建” 推进科技创新主动创造新需求。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阶段,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体系打造,对于城市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第二方面,“新基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另外,“新基建” 以科技创新为内动力,以企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建设主线,推动经济形态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加速不同领域间核心生产要素有机融合,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促进“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协同发展。 干勇指出,过去的中国制造业强大,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是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疫情过后,加强新基建等对钢铁行业稳定增长出现了新的机遇。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新基建需求的钢材以优特钢为主,涉及重轨、耐候钢、不锈钢、轴承钢、车轴钢、弹簧钢、车轮、高磁钢取向硅钢等,这要求钢铁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并优化服务水平。他认为2020年,在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5G基站建设将分别拉动钢材需求3000万吨、150万吨、30万吨、110万吨左右。 “总体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并不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逻辑, 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在李新创看来,受疫情影响,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企业将出现供需严重失衡、库存居高不下、进出口严重萎缩等问题,铁矿、锰矿、铬矿等钢铁原材料的供应、需求和价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针对钢铁行业供应链风险管控措施在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原料保障体系亟待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务实提升、钢材出口多重比较优势、行业智能发展阔步向前等六方面迎来新发展机遇。 兼并重组方面,当前钢铁行业正处在一个窗口机遇期,特别是疫情影响下,行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出现周转资金紧张,进程有望加快。 原料保障体系方面,疫情期间,铁矿石价格的异常波动促使钢铁行业的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上日程。钢铁行业要重视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原料供应来源、供应渠道、供应方式、运输方式等, 力争多元化,分散供应风险。同时,要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 在政策宏观引导下,考虑产业链“横向协同一体化”和“纵向协同国际化”,实现两种资源中全球资源供给的多元、安全和稳定,推动西非铁矿供应基地建设,分散供应风险。要抓住契机,积极推动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保障铁矿石价格体系平稳、合理运行。 国际产能合作方面,钢铁行业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重要实践者,国内优强企业优势产能不断展现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高度,不完全统计,产能合作规模约1600万吨。特别是2020年3月敬业集团正式完成对百年英钢的收购,加上之前河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以及青山集团印尼镍铁项目,广西盛隆冶金马中关丹工业园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德龙镍业印尼镍铁不锈钢项目等海外钢铁项目进展顺利,有效满足了项目所在国、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提高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疫情危机全球发酵,钢铁企业推进国际并购的机会将增加,冶金工程技术、成套装备、配套设施、标准规范等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期。 行业技术创新方面,钢铁行业应以疫情为契机,主动打破“等、靠、买”的惯性思维,从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钢铁行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基础原材料的支撑作用,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营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协同创新推动高铁列车车轴、车轮、轴承、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关键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 钢材出口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钢铁企业已经与国外钢材贸易商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中国宝武等优秀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服务, 河钢集团通过控股瑞士德高,扩大河钢集团的国际客户群体。此外, 我国钢铁企业重视打造好品牌。未来,以服务化、品牌化助力钢铁外贸出口,必将是中国钢铁企业重要立足点。 行业智能发展方面,疫情期间,智能化水平成为企业可否复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对企业在生产组织和管控方面也有重要影响。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抓紧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紧随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行业赋能,深度推进两化融合,补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供应链协同,增强全链条抗风险能力。 沈彬还指出,中国钢铁工业要强化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能力, 打造健康稳定的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思考和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各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合理安排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钢铁现代供应链,通过采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金融服务,打通生产、流通、终端使用环节,构建起有效循环、科学畅通、高质量运行的钢铁现代流通渠道,实现上中下游互利共生、协同发展。(中国发展观察)详细信息 - 18 2020-05
二季度中国钢材需求稳定增长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8 丨 4556今年以来,尽管遭遇疫情冲击,钢材需求受到很大抑制,但总体来看,中国钢材需求“韧性”较强,继一季度好于预期之后,4月份全国钢材消费数据依然不错,预计二季度及年内钢材需求稳定增长局面不会改变。根据统计数据测算,今年1-4月份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0218万吨,同比增长2.5%,并未出现预期中的较大幅度下降。在表观消费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钢材出口降幅亦继续收窄。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4月全国钢材出口量2060万吨,同比下降11.7%,比1-3月降幅又收窄4.3个百分点。钢材需求稳定增长,拉动了全国钢铁企业增产。据统计,今年1-4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31946万吨,同比增长1.3%,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下滑形成较大差异。其中4月份粗钢产量环比增长7.7%,复苏态势明显。全国钢铁企业积极增产,除了消费需求拉动之外,还在于钢材价格回升推高了钢铁产品利润。进入4月份后,全国钢材库存量环比持续下降。截止2020年4月30日,兰格钢铁网统计的29个重点城市社会库存为1687.2万吨, 较今年库存*高点(3月13日)下降了625.5万吨,降幅为27.05%。这就表明4月份的全部粗钢消费量(含出口,下同),包含了部分库存消化量,实际粗钢总量需求达到了860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了4%,无论是绝对量,还是同比增幅,比较2、3月份粗钢实际消费,都出现了V型增长格局。换言之,4月份的粗钢实际消费量,不仅消化了当期全部新增资源量(4月国内产量加进口量),而且还挖掉了部分前期库存,呈现供(新增)小于求局面。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重要信号。展望中国钢材市场需求态势,预计会进一步转好。可以说,一季度*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尽管疫情产生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所以预计年内中国钢材需求形势会进一步好转,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疫情压制显著减弱。经过连续数月努力,中国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现今全国已经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的省份;多地取消低风险地区人员14天隔离要求;全国复工、复产基本展开,行业开工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加之气温回升,随着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全国钢材需求将会进入传统旺季,未来钢材需求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境外亦有许多国家与地区陆续“解禁”,国际经济正在启动中,对于中国钢铁产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二是逆周期调节效应显现。前段时期,决策层进行了很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包括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趋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外贸出口政策、扩大基建投资政策、刺激居民消费政策等。经过一段时期消化,上述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致使今年4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其中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转降为升;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3%,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降幅收窄7.9个百分点。从钢材消费的下游行业来看,多数呈现明显复苏。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转为正增长,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1%;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11.4%,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6.6%,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48.0%。4月份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挖掘机45426台,同比增长59.9%。由于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国内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复产复工的全面展开以及赶工期的进行,预计二季度及年内中国钢材需求都将有增无减,全国粗钢表观消费水平还会提升。(兰格专家陈克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详细信息 - 15 2020-05
钢材需求已阶段性见顶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5 丨 4385在光大期货日前举办的第三期“百炼成钢线上论坛”上,市场人士对黑色系商品后期走势进行了全面解析。光大期货副总经理苑文忠表示,今年黑色商品表现超出市场预期,整体较为抗跌,但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目前国内复工复产加速进行,供需两端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市场对后市分歧巨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振荡剧烈。金鼎钢铁集团国贸公司交易金融部总经理靳猛表示,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下跌在8%以上,而三大矿山股价跌幅均较大。必和必拓股价下跌基本上反映了铁矿石基本面走弱的情况,而Vale股价超跌则体现了自身发运不及预期的情况。 “矿山股价提振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增加自身发运量,二是通过铁矿石价格上涨。但根据观察,这二者中发运量的提升对矿山股价影响更大,所以矿山为了提振股价,后期会提高发运量。”靳猛说。澳洲矿山发货量处于平稳状态,预计5月下旬会回升,但在回升前各个矿山都会例行检修。巴西方面,铁矿总体发运量一直处于低位,预计在6月底7月初期间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靳猛认为,由于在3月份以后,国内铁矿疏港量持续上升,后期预计铁矿石疏港量将会维持在每月315万—320万吨,6月份疏港量将达到峰值,这对铁矿石的需求会形成有力支撑。 在钢材库存方面,西王特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苏震表示,前期冬储资源已经基本消耗,库存降幅明显,如山东钢厂及社会库存大幅下降,已经从40多万吨降至10多万吨水平,库销比已经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近期杭州、山西钢材库存去化较慢,主要是受供应增加的影响,当前盘面小幅贴水,期货价格要继续拉升,需要现货价格明显上涨。”华菱钢铁集团采购中心市场部部长王淑姣表示,后期要持续观察市场是否会带着高产量、高库存、低基差的状态进入梅雨季节,这将是压制现货上涨高度的主要因素。 在钢材需求方面,王淑姣认为,钢材需求已阶段性见顶。市场对两会有政策预期,当前市场情绪偏强,短期钢价保持高位振荡运行为主。而从中期来看,对钢材价格走势还应谨慎,整体钢材需求或不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都会下降。 “目前钢材后期供应端向上空间有限,北方需求高位将持续至6月份,钢材市场供需并无明显矛盾积累,5月份价格或高位振荡运行。”苏震说。 此外,王淑姣认为,由于中南、华南钢厂螺纹利润降至300元/吨左右,钢厂当前盈利能力下降,但技术和调节能力逐步提升,若铁水转产利润较高的螺纹钢,将会对其他钢材品种价格有一定支撑。当前长流程钢厂产能利用率、废钢添加比已处于较高水平,电炉生产利润消失,后期还要关注废钢的调节作用。 分析师同样认为,当前产量和钢厂利润高度相关,钢厂在废钢调节方面弹性较大,导致了生产利润处于较高水平的螺纹产量还会有向上空间,而热轧、冷轧产量增加空间有限。(期货日报)详细信息 - 14 2020-05
钢材出口量价齐降 进口量增价跌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4 丨 4396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 1月~3月份,中国(仅指中国大陆,下同)进口钢材317.8万吨,同比增长9.7%;进口钢坯173.2万吨,同比增长561.7%;进口钢锭1.7 万吨,同比增长142.9%;折合粗钢进口约506万吨。1月~3月份,中国进口钢材均价为1032.3美元/吨,同比下降17.1%;进口钢坯均价为425.1美元/吨,同比下降52.5%。 1月~3月份,中国出口钢材1428.6万吨,同比下降16.1%;出口钢坯0.7万吨,同比下降34.1%;折合粗钢出口约1489万吨。1月~3月份,中国出口钢材均价为767.6美元/吨,同比下降3.2%。 我国向中东和巴基斯坦的出口量同比逆势增长 1月~3月份,除角型材外,其他品种钢材出口数量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棒线材出口同比下降幅度超过30%。从出口均价看,除板材同比小幅上涨外,其他品种均下降。其中,角型材和管材出口均价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0%。板材占出口总量比例进一步提高。1月~3月份,中国出口板材占出口钢材总量的61.8%,比2019年增加1.9个百分点。 东盟、中东和韩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1月~3月份,中国向上述3个国家及地区出口钢材859.1万吨,占钢材出口总量的60.1%。 1月~3月份,我国向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但向中东地区和巴基斯坦的出口量同比增长。1月~3月份,我国向中东地区出口钢材194.5万吨,同比增长4.8%;向巴基斯坦出口钢材24.7万吨,同比增长19.7%。出口增长品种主要为热轧卷板。 钢材进口量增价跌 进口热轧卷板数量成倍增长。1月~3月份,我国进口棒线材34.7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均价为1238.1美元/吨,同比下降24.7%。 我国进口普通热轧薄板(卷)38.8万吨,同比增长154.3%;进口均价为515.1美元/吨,同比下降22.4%。我国进口普通冷轧薄板(卷)46.1万吨,同比增长9.5%;进口均价为616.3美元/吨,同比下降12.2%。虽然已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但我国取向电工钢进口量增长仍较快,1月~3月份累计进口11.4万吨,同比增长38.7%。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欧盟仍是中国大陆钢材主要进口来源地。1月~3月份,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钢材278.5 万吨,同比增长6.6%,占中国大陆钢材进口总量的87.6%。受我国在外投资企业产品回流、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从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国家进口数量大幅增长。其中,从马来西亚进口品种主要为棒线材,从乌克兰进口品种主要为热轧卷板。 进口普方坯同比增长 1月~3月份, 中国进口普方坯86.2万吨,同比增长1710.4%,主要来自越南、伊朗、马来西亚等国;普板坯78.7万吨,同比增长4335.2%,主要来自阿联酋、越南、俄罗斯等国。普方坯进口均价为411.9 美元/吨,同比增长15.2%;普板坯进口均价为396.0美元/吨,同比下降6.1%。 1月~3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26273.2万吨,同比增长0.8%;进口均价为90.6美元/吨,同比增长14.4%。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16128.5 万吨,同比增长1.0%,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61.4%; 从巴西进口5064.3万吨,同比下降16.4%,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19.3%。 1月~3月份,中国进口锰矿696.4万吨(同比下降13.2%),进口均价为137.5美元/吨(同比下降32.5%);进口铬矿369.3万吨(同比增长12.2%),均价139.0 美元/吨(同比下降19.7%);进口炼焦煤2079.4万吨(同比增长26.7%),均价138.8美元/吨(同比下降 5.2%)。 1月~3月份,中国进口生铁75.6万吨(主要来自于巴西、乌克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同比增长739.7%;进口均价为363.8美元/吨,同比下降34.8%。中国进口直接还原铁及其他海绵铁块团82.4万吨(主要来自于委内瑞拉、俄罗斯、马来西亚和伊朗),同比增长1589.2%;进口均价为295.6美元/吨,同比下降29.4%。(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13 2020-05
钢铁行业库存高企仍未改变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3 丨 4422受疫情影响,已连续三年较快增长的钢铁行业陷入低谷,遭遇出口受阻、需求下滑、库存高企、价格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近日表示,疫情对钢铁需求造成较大影响,从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的指标情况来看,需求下降比较明显。 具体来看,一季度多个用钢行业大户需求下滑明显。其中,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7.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9.7%,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5.2%,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7.3%。 钢材出口也面临较大压力。何文波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外钢材需求大幅下降,主要出口企业3月和4月新接订单量环比大幅减少。3月底以来,海外订单要求推迟交货的情况较为普遍,还出现一些要求减少订单数量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 此外,受疫情影响,作为出口主力的中国机电产品也出现出口订单减少甚至毁单现象,因此制造业的钢材需求预计将会减少。何文波表示,如果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均下降1/4,今年钢铁需求将下降3.8%。如果国际疫情形势恶化,钢铁需求降幅将更大;如果国内扩大内需抵消出口下降的影响,钢铁需求降幅将缩小。 受需求下滑影响,钢铁价格、利润等多个典型指标出现明显降幅。一季度,中钢协监测的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为101.69点,同比下降5.7%。从分月情况看,钢材价格呈现持续小幅回落的走势,中国钢材价格指数1月末为105.48点,2月末为100.39点,3月末为99.21点。 “需求下滑,供给保持稳定,钢材市场供大于求,致使钢材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何文波说,钢材价格下跌趋势仍未减缓。截至4月第二周,中国钢材价格指数降至96.86点,是2017年5月以来*低点。 库存方面,虽然目前钢材库存出现下降趋势,但整体来看库存高企现状仍未改变。4月下旬,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1624万吨,比上一旬有所减少,但仍比年初增加943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按照目前的钢厂生产节奏,加上海外疫情对钢材直接和间接出口都将造成不利影响,高库存可能成为今年钢材市场的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受价格下跌影响,钢企利润下滑。一季度,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销售收入8916亿元,同比下降5.6%;利润总额183亿元,同比下降50.8%;销售利润率2.05%,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 此外,进口铁矿石价格和钢材价格走势背离,也给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带来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为90.59美元/吨,同比上涨11.7%,而钢材价格同比下跌5.7%。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产能严重过剩,而是产量与实际消费间的阶段性错位问题。应特别防范阶段性产能释放与实际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加快兼并重组力度,防止盲目大举新建钢铁产能。 全联冶金商会会长、中天钢铁集团总裁董才平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上下游供应链恢复仍有待时日,市场需求不足,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节节攀升。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下阶段发展形势,高度重视自身的资金安全,谨慎投资,切忌盲目扩大产能。 何文波指出,资源保障、产能布局、集中度是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三大短板。推动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钢铁工业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钢铁企业在资源掌控能力、市场有序竞争、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下一步,应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坚持市场化运作手段,切实减少企业数量,实现钢铁产能减量优化,提高有效供给水平。(经济参考报)详细信息 - 12 2020-05
钢铁行业供需失衡问题短期内难缓解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2 丨 42684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了4月份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根据发布结果,4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5.9%,环比增加3.7个百分点。从各分项指数来看,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回暖,但仍然不足;国外需求锐减,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市场供给增多,库存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去库存压力仍大,预计供需失衡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市场总体回暖 基本面转好 4月份以来,钢材市场运行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内需求回暖,但增长空间仍大。进入第二季度后,全国各地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建筑业和制造业等下游行业复工率均有所提高,且不断趋于饱和,钢材需求有所增多。4月份新订单指数为39.9%,环比增加1.4个百分点。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需求增长幅度仍然不大,市场整体需求仍未完全释放。 此外,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需求下降,影响钢材出口。4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7.8%,环比仅增加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处于30%以下。 二是市场供给增多,原材料供应畅通。进入4月份后,北方供暖季结束,再加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因此,部分前期检修的钢铁企业开始全面复产,高炉开工率快速上升,市场供给不断增多。钢协数据显示,4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平均日产粗钢194.19万吨,环比增长6.46%,同比下降2.47%;日产生铁177.74万吨,环比增长4. 87%,同比增长0.36%;日产钢材188.70万吨,环比增长6.86%,同比下降0.54%。4月份生产指数为53.4%,环比上升14.1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不断提速,交通物流恢复畅通,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困难的问题也得以解决。4月份采购量指数为48.8%,环比上升7.3个百分点。 三是钢材库存保持连续“双降”态势。得益于需求增多、物流恢复畅通等因素影响,4月份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继续保持“双降”态势。4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38.8%,环比下降2.8个百分点。钢协数据显示,从钢厂库存来看,4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1472.82万吨,旬环比减少269.21万吨,减幅达15.45%;比今年初增加519.58万吨,增幅达54.51%。从社会库存来看,20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达1624万吨,旬环比减少93万吨;比今年初增加943万吨,增幅达138.3%。 受疫情影响,今年初以来,钢材库存高企,成为影响行情走势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稳经济、稳市场举措,自3月中旬开始,钢材社会库存、钢厂库存均连续保持下降态势,但当前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 四是钢材市场价格窄幅震荡。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呈现震荡下行的运行态势。全国复工复产不断提速,带动市场需求好转,使得钢材市场价格在4月中上旬出现短暂反弹,但由于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供给不断增多,使得钢价在4月下旬承压下滑。可以说,4月份的钢材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态势。以建筑钢材为例,4月份,上海、广州市场的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下跌10元/吨、80元/吨,北京市场的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60元/吨;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均价为3619元/吨,环比上涨8元/吨,线材均价为3725元/吨,环比下跌11元/吨。钢材市场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地域差异特点。 供需矛盾决定后市运行 “上涨看需求,下跌看成本。”钢材市场的波动一般跳不出这一规律,供需矛盾决定着后市运行态势。 一是钢材需求将继续好转。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敲定,一系列宏观利好政策的释放动能更加充足,下游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提振市场信心。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4月30日,中国证监会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将优先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将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这将为钢材需求增多带来强大动能。 二是去库存压力仍大,供需矛盾难以缓解。虽然钢材库存已经连续数周保持下降态势,但考虑到当前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去库存压力仍大,市场始终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格局,制约了钢材价格上行。同时,国外疫情蔓延增加了我国钢材出口的难度,加剧国内市场压力,短期内供需失衡的情况更难以缓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631.9万吨,环比减少15.7万吨,同比下降0.2%。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2060.1万吨,同比下降11.7%。在供需失衡的状态下,钢铁企业应当按需生产,以缓解当前较大的库存压力,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11 2020-05
中国钢铁低碳转型必须抢占先机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1 丨 4399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基础能力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碳市场具有较大应对风险、绿色金融对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行业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亟待提升等挑战。日前,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推出的系列直播讲座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指出,钢铁行业要化“挑战”为“机遇”,必须熟知风险,掌握先机,先于政策,积极应对,系统谋划,提前布局。 “钢铁企业是低碳转型实践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而不是旁观者,必须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这样才能拥有主动权。” 李冰认为。 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单位GDP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十四五”规划中将制定更具约束力的低碳发展战略,碳约束将对作为碳排放大户的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钢铁行业既是*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明显的行业,虽然近4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综合能耗指标持续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整个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李冰表示。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谋篇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一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产能问题、环保问题、布局问题、资源保障问题、技术创新问题以及能源约束问题等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亟待发力攻坚。 李冰介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助力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具体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系统构建钢铁低碳发展全面支撑体系;二是掌握碳市场机制,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三是技术支撑,跟踪前沿;四是成本-减排联合决策,着力推动低碳经济;五是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六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话语权;七是加强能力建设,夯实低碳发展根基;八是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力挑战。 据悉,这些实践经验已经在多家钢铁企业获得应用,年实现节支4.5亿元,降低碳排放量约900万吨,如在全国推广应用,预计年可减碳1.8亿吨,相当于整个日本钢铁工业碳排放。(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