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2022-03
王连忠:2022年钢价将前低后高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03 丨 2465日前,熔冶钢铁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全联冶金商会荣誉会长王连忠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分析2022年中国钢铁市场走势。王连忠表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内政策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跨周期调节,基建发力,货币开启宽松周期,有利于钢铁行业稳中求进,对冲市场不利影响。他预计,钢铁需求总量短期有向下调整压力,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在钢铁需求结构方面,房地产行业、基建、制造业“三架马车”分化。2022年,钢铁原材料将进入宽松窗口期,价格重心整体下移。从价格周期看,2022年钢材市场价格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王连忠认为,房地产行业调整政策底已到,但还没有到市场底部。房地产行业在今年第2季度是否能够确认短周期市场底部,对钢材市场价格乃至全年的经济增速至关重要。基建投资发力,货币流动性宽松,将能够在2022年上半年对冲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影响,并在房地产行业短周期触底回升后,为钢铁市场带来一轮上升行情。他指出,2022年经济发展总基调是稳中有进,今年钢铁行业政策将延续2021年主基调,严控新增产能,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需要在应对市场风险、提高集中度、碳素流程优化再造和碳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能效比等方面做好布局。钢铁需求总量从基准路径向可持续发展路径转轨王连忠认为,在现有技术和经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将钢铁消费量演进路径作为基准路径,“双碳”要求作为可持续发展路径,建立钢铁需求量预测模型。国内钢铁需求总量从基准路径向可持续发展路径转轨,短期有向下调整压力,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中期趋势水平稳定在9亿吨~10亿吨;长期趋势水平逐渐下降至8亿吨。2021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99283万吨,同比下降4.3%;粗钢产量为103279万吨,同比下降3.0%;生铁产量为86857万吨,同比下降4.3%;钢材产量为133667万吨,同比增长0.6%;钢材出口量为6689.5万吨,同比增长24.6%;钢材进口量为1426.8万吨,同比下降29.5%。据熔冶钢铁工业研究院(熔冶钢铁工业研究院由*经济专家、国家部委专家、钢铁行业老领导和专家、大数据企业组成,致力于探讨钢铁工业发展规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成果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调研分析得出,2022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行业调整,预计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9.77亿吨,同比下降1.7%;粗钢产量为10.15亿吨,同比下降1.8%;生铁产量为8.37亿吨,同比下降3.6%;钢材净出口量为4000万吨。他表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持续拉动钢材需求,人均钢铁消费量与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表现为S型曲线。人均钢铁消费量随着人均GDP上升而持续上升,越过中等收入和发达经济体门槛后进入平台期,增速下降,绝对量达峰,而后逐渐回落。国内经济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并受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约束,两个因素叠加将引导钢铁消费量增速在趋势水平上变缓,进而在总量上降低。基准情景2001年~2021年,以房地产行业和基建为钢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亿吨升至10亿吨。其中,2014年~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下挫,钢铁行业衰退,粗钢表观消费量降至长期趋势水平之下。2016年~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钢铁行业进入大型景气周期;2019年~2021年,粗钢表观消费量超出了长期趋势水平。基于2001年以来历史数据,2030年、2050年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预期,2022年~2050年钢铁需求的基准路径下:(1)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长期趋势水平为0.65吨/人~0.75吨/人,2030年为0.68吨/人,2050年为0.73吨/人。(2)单位GDP粗钢消费强度从0.09吨/万元~0.1吨/万元下降至2030年的0.061吨/万元和2050年的0.036吨/万元。(3)粗钢表观消费量长期区间为9亿吨~10亿吨,2030年为9.6亿吨,2050年为10亿吨。可持续情景钢铁行业发展的基准路径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行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转变为节约型经济模式,提出了提高钢铁原材料使用效率、延长钢铁产品寿命周期的长期要求,钢铁需求总量将加速从基准路径向可持续发展路径转轨。基于2022年~2050年,钢铁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下:(1)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的趋势水平为0.58吨/人~0.66吨/人,2030年为0.66吨/人,2050年为0.58吨/人。(2)单位GDP粗钢消费强度从0.09吨/万元~0.1吨/万元下降至2030年的0.059吨/万元和2050年的0.028吨/万元。(3)粗钢表观消费量长期处在8亿吨~9.2亿吨,2030年为9.2亿吨,比基准情景的9.6亿吨减少4000万吨;2050年为8亿吨,比基准情景的10亿吨减少2亿吨。据以上分析,王连忠判断,从中长期来看,综合基准情景和可持续情景的预测,国内钢铁需求总量将从基准路径向可持续路径转轨。国内钢铁中期需求稳定增长,2022年~203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趋势水平为9亿吨~10亿吨;长期需求下滑,2030年~205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从基准情景的9亿吨~10亿吨下降至可持续发展情景的8亿吨~9亿吨。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超出趋势水平的繁荣正在经历供给侧调整,钢铁需求总量向基准水平回归,粗钢表观消费量、单位GDP粗钢消费量等指标有向基准水平修正的压力。房地产行业调整持续基建发力,制造业持稳2022年钢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行业、基建、制造业“三架马车”出现分化。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本次调整的根源是房地产行业长周期衰退,经济增长长期动力结构性转换,2020年8月份房地产行业再融资“三条红线”政策是催化剂。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韧性,2020年~2021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刺激措施直到2021年中才出现显著调整,但是这一调整的剧烈程度,不论是从土地、销售、新开工、竣工等指标来看,还是从资金来源等指标来看,均远超出预期。从趋势水平看,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并未被打破,土地、销售、新开工、竣工、资金来源等指标2021年12个月移动平均值的同比增速并未触底。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较大,经营端销售回款持续负增长,存量美元债遭遇美联储缩表和加息。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供给侧调整,预计在2022年第2季度以后确认短周期触底。市场出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次调整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市场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化解系统性风险,而需求端受到房价下行预期的压制。2022年基建将是稳定增长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跨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2020年~2021年以来,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应对疫情,保障民生,减税降费支持经济主体。但2021年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不足,基建投资零增长,增速低于制造业,也低于房地产行业。今年基建投资较2021年将有明显扩张,节奏前置。2021年12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明确“稳增长”为主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第1季度~第2季度基建投资将有显著高增长,1.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1.4万亿元的专项债结转资金为基建提供了充足的预算内资金保障。2022年,绿色基建、新基建、保障房建设是主要发力点。(1)电力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煤电受到抑制,主要发力方向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以及特高压、储能。(2)交通行业:重点是城市圈的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冷链物流。(3)水利行业:建设城市管网,应对水旱灾害。(4)新基建:主要是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保障房建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2022年国内制造业整体持稳,或温和回升。2021年下半年,国内制造业周期下行,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下降。2021年11月份以后,政策纠偏,预期改善,制造业出现了企稳迹象,但是库存调整并未完成,工业库存持续上升至高点。2022年初PPI(生产价格指数)见顶回落,库存水平在PPI引导下预计在第2季度见顶,启动去库存。“稳增长”措施扩张需求,“稳预期”措施扭转较弱的预期,避免价格大幅下行,并伴随着工业增加值在第3季度回升,国内制造业全年持稳或温和回升。2022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将面临增长放缓局势。美国的产出缺口(新订单-生产)大幅度下降,显示需求增长见顶。国际货运指数高位回落,显示供应链改善。国内出口将难以维持高增速。但由于美国的库存周期尚在顶部区域,国内出口韧性将持续。2022年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有望出现流动性宽松和汇率下行的组合2022年,国内外货币政策将加速分化,国内进入宽松窗口期,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和国外经济周期分化,国内率先摆脱疫情冲击,支撑了2020年~2021年国外因供应链的冲击引发的进口需求增加,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率先实现正常化,库存周期领先美国2~3个季度。2022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小,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预计出现流动性宽松和汇率下行的组合,社会融资增速达11%以上。国内货币流动性*差的阶段已经结束,正处在宽松窗口期,有空间对冲美国加息周期的不利影响。2021年下半年,国内需求趋势下行,叠加房地产行业严厉的监管政策,国内货币增速、社会融资增速、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下行。2022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PPI大概率见顶回落。货币政策适时宽松,节奏前置,体现跨周期调节思维,降息、降准有必要,也有空间。货币供应量(M2)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按照实际GDP增速+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基础上适度宽松,预计增速在11%以上。2021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显著上升,随着美国缩表加息,汇率也有下行空间。美国制造业库存周期处在顶部阶段,在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救助政策的催化下,通货膨胀上升至长期历史高点,就业市场显著紧张,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2022年,美国加息预期升温,美联储政策立场转“鹰”,将加速缩减购债,*早加息时点在3月份,预计加息3~4次。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是全球经济*大的“灰犀牛”,将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冲击,也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不利影响。国内货币政策适时宽松,节奏前置,流动性宽松和汇率下行的组合,将有利于消解美国加息周期引发的市场波动。钢铁原材料进入宽松窗口期,价格重心下移2022年,钢铁原材料将摆脱供需紧张状态,进入宽松窗口期,价格重心整体下移。铁矿石市场供应量将保持稳中小幅增长,国内需求量小幅度回落,海外需求量上升趋缓,国内库存接近历史高位。综合供需、库存来看,铁矿石市场供需进入宽松周期,价格重心下移,回到合理区间。焦炭市场供需端紧张边际改善,供应量小幅上升,需求量小幅度下降,但是库存水平处于低位,成本支撑较强。在煤焦钢的产业链上,铁矿石和煤焦相对强弱发生系统性改变。铁矿石市场进入宽松周期2019年~2020年,铁矿石低成本产能增量有限,铁矿石和钢铁产能周期并不同步。2021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钢铁需求衰退,叠加钢铁限产,铁矿石价格深度调整,至2021年11月份在预期改善、钢厂库存回补的驱动下,铁矿石价格回升。2022年,主流矿山产量增量2400万吨左右。由于疫情影响,澳大利亚替代项目的增量、巴西产能恢复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低成本铁矿石供应增量有限。力拓、必和必拓的新项目为产能替代项目,FMG的铁桥项目将于2022年底投产。淡水河谷预计铁矿石年产能到2022年底有望达到3.7亿吨,同比增长3000万吨。非主流矿和国内矿主要位于成本曲线中后端,对价格比较敏感,是市场的边际变量。2022年,非主流矿发运预计持稳,当价格在100美元/吨以下时,发货量将受到影响。国内矿的供应量基本在2亿吨~3亿吨,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政策下将有一定增长,当价格在100美元/吨以下时,供应受到抑制。中期看,铁矿石低成本供应将呈现增长态势。澳大利亚产能替代,巴西淡水河谷恢复至4亿吨产能,非洲新项目开发将对铁矿石高成本供应产生挤出效应。2022年国内铁矿石需求下降,国外需求增长有限。2021年下半年,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上升,接近历史高位,2022年面临去库存压力。从品种结构上来看,铁矿石经历了持续去库存,当前库存水平偏低,反映了对供需宽松的预期。综合供需、成本、库存来看,铁矿石市场供需进入宽松周期,价格重心下移,但不会回到超低价格水平。焦炭市场供需紧张边际改善2020年~2021年是焦炭产能置换高峰期,新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焦炭和钢铁产能周期也出现了不同步的情况。在供应端方面,澳煤进口管制,蒙古煤受疫情扰动,叠加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性传统能源危机,焦炭和煤炭价格一度升至历史高位,政策干预后大幅回落,整体价格水平难以回到低位区间。2020年焦炭产能净减2500万吨,2021年净增2600万吨。2021年,焦炉开工率平均在85%以上,2021年下半年受能耗双控、全球传统能源供应不足、钢铁需求下滑影响,焦炉开工率*低水平也在80%左右。同期,高炉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3%,下滑时段一度低至75%。2022年,预计焦炭产能增量为1200万吨,供应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焦炉开工率。北京冬奥会、环保政策阶段性扰动焦企生产,在“稳增长”要求下,能耗双控的影响减弱。因此,从焦炭供需端来看,与铁矿石市场类似,2022年焦炭市场供需紧张边际改善,价格重心下移。但是,焦炭市场与铁矿石市场的库存和成本两个方面有所不同,焦炭市场价格波动率更高,成本支撑更强。短期来看,焦炭库存处在超低水平。2021年,焦炭库存总体上处于低位。独立焦企的焦炭库存在2021年10月~11月份市场坍塌时段短期堆积,而其他时段持续处在历史低位;港口焦炭深度去库存化,维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同铁矿石市场相比,焦炭市场在低库存状态下,缺乏“蓄水池”缓冲,焦炭价格波动率较高。中期来看,焦炭市场成本支撑较强。2021年,焦煤供应紧张,澳煤进口受限,蒙古煤进口受疫情扰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煤进口增长较快。全球传统能源危机催生动力煤价格飙升,焦煤价格大幅上涨,至2021年11月份政策干预下深度回调。2022年,煤炭保供压力缓解,焦煤、焦炭价格将低于高峰时水平,但是难以回到低位水平。在碳中和背景下,煤炭作为化石能源供应端,其约束力始终存在,投资在趋势水平上压减,而需求端在新能源全面替代化石能源之前,有阶段性增长要求,焦炭价格有较强的成本支撑。与之相比,铁矿石市场低成本供应在中期呈现上升态势,在印度需求放量之前,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在煤焦钢产业链上,铁矿石和煤焦的相对强弱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成本竞争力上,具有铁矿石成本优势的沿海钢厂与具有煤焦成本优势的内陆钢厂之间的差别将缩小。2022年钢价重心下移,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从估值水平来看,国内经济增速下行,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钢材需求下滑,2022年钢材市场价格难以恢复到2021年高峰时段水平。但是也要看到成本支撑,钢材市场价格难以回到超低价格水平。从价格周期来看,2022年,钢材市场价格将呈前低后高走势。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已经看到政策的底部,但是还没有看到市场底部。如果房地产投资全年零增长,需要基建投资至少在10%以上,才有可能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房地产行业在2022年第2季度是否能够确认短周期市场底部,对钢材市场价格乃至全年的经济增速至关重要。市场普遍预计,美国会在2022年3月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力度可能会加大,对整个外部经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更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基建投资发力,货币政策流动性宽松,将能够在2022年上半年对冲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影响,并在房地产行业短周期触底回升后,为钢铁市场带来一轮上升行情。笔者预测的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在今年第2季度是否能够完成触底;二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对全球大类资产价格的冲击是否会超出预期。建议钢企加强碳素流程优化及碳管理体系建设王连忠表示,2022年,钢铁企业需要在应对市场风险、提高集中度、碳素流程优化再造和碳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能效比等方面做好布局。2022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有进,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创造良好经济氛围,不出台降低经济增长动能的政策。钢铁行业政策将持续2021年主基调,严控企业新增产能,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碳核算方法和碳配额政策规定将出台,开展配额核定工作,预计2023年纳入碳市场,开展履约。钢铁企业要利用好基建发力、货币政策宽松的有利环境,应对市场价格风险。王连忠进一步表示,钢铁企业要在提高集中度、合理布局上采取行动。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在品种、成本控制上提高竞争力;要对碳素流程优化再造和碳管理体系建设采取行动,为企业绿色低碳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要提升能效比,为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量奠定基础。详细信息 - 02 2022-03
钢价再次”疯狂“ 现货仍有压力待释放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02 丨 2281上周盘面形成阶段性的支撑,本周一得到验证,伴随着成交有所好转,期现再次迎来双向拉涨。贸易商虽对行情仍有质疑,但跟涨情绪较为浓厚。从本轮价格拉涨的支撑情况来看,一方面是期货阶段性调整,另一方面为市场成交有所好转,第三则为新政引导下,原料止跌拉涨。首先从政策调控来看,2月25日,2022年原材料工业座谈会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工信部表态,要扎实做好稳生产、稳供给、稳投资、稳价格,全力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结合产业情况来看,杜绝随意停限产等“一刀切”行为,切实保证行业稳增长。再次印证钢厂复产预期节奏,那么对于原材料来说,则是需求释放的一种体现。从*新的焦炭调价来看,部分企业率先调涨200元/吨,铁矿石虽有政策持续调控压制,但阶段性的反弹亦不能避免,不过空间相对有限。成品材一是受到了原料带动影响,二是阶段性的止跌探涨情绪仍在。从当前节点来看,随着天气的好转,建材终端需求有释放预期,但总量相对欠佳,仍增加市场风险;此次变量*大在于热卷产品。随着外围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导致热卷订单多回流东南亚、中国,进而提高了热卷的需求量。据贸易商反馈,目前部分订单已接单至5月。再从近期螺纹与热卷的价差来看,随着前期价差不断缩小到达临界点,热卷需求又强于螺纹,热卷反弹预期出现。从目前钢厂的生产动态来看,螺纹转轧热卷已提上议程。虽然短期天时地利人和,刺激期现价格共同走高,但是随着两会的临近,政策也将越发明朗,后期可炒作动机相对有限。目前尚能炒作需求启动预期,但前期地产表现较不乐观,一季度彻底翻盘概率偏低,后期仍具较大风险。3月关注焦点:产量增速、库存顶部形成以及需求兑现程。大概率来看,需求恐有一定失望情绪存在。盘面来看,螺纹短期参考4600-4800区间震荡,如有较多利好情绪释放,则有继续上探空间。如果后期需求兑现不及预期,则视为风险加速释放。详细信息 - 02 2022-03
“十四五”进口铁矿石需求形势展望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02 丨 2562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对钢铁行业形成显著影响。严格的“清零”政策和防疫措施,使疫情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的影响较大。2019年和2020年扣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钢产量分别下降了2.1%和7.5%。2021年全球钢铁生产快速恢复,但在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破坏尚未得到完整修复的情况下,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愈发凸显,美国及其欧亚盟友对中国围堵和限制的力度越来越大,传导至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压力逐渐升高。铁矿石作为中国钢铁生产的主粮,80%左右的资源需要进口。国内钢铁企业既对进口铁矿石供给端高度依存无可奈何,又要忍受价格话语权的相对剥夺。至少从短期来看,中国钢铁行业摆脱原料端依赖进口铁矿石的局面难度极大。然而从我国钢铁积蓄量情况看,后期铁元素供给的基础正在形成,再加上国家对国内铁矿山开发、废钢铁回收加工利用以及境外非主流铁矿开发的支持,叠加需求侧下降的趋势,“十四五”期间铁矿石供给困境将有所缓解。一、全球钢铁生产逐渐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内“双碳”、“双控”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我国钢铁产量再次呈现下降态势,生铁和粗钢产量近40年来第三次下降,前两次下降分别在1981年和2015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下同)的生铁、粗钢产量分别达到8.69亿吨和10.33亿吨,分别同比下降了4.3%和3.0%。尽管钢铁产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基数庞大,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仍然超过了50%。“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钢铁产量难有大幅增长,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一)全球粗钢产量大幅增长,中国占比有所下降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启,2021年国际钢铁生产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据世界钢协(WSA)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为19.12亿吨,同比增长3.6%。若扣除中国负增长因素,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则同比增长12.6%;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54.0%,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占比下降。1990年-2021年全球和中国粗钢产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1、欧美粗钢生产快速恢复从全球各地区的粗钢产量增长速度情况看,非洲增长速度*快,达到了26.7%;欧盟(27)、北美和南美分别增长了15.4%、16.6%和17.8%;欧洲其他地区增长11.6%,独联体增长5.6%;受中国产量下降拖累,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粗钢产量仅增长0.6%。2021年全球主要地区粗钢产量增长速度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从全球粗钢产量前10名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情况看,美国、印度的增长速度*快,分别达到了18.3%和17.8%;日本、巴西、土耳其和德国分别增长14.9%、14.7%、12.7%和12.3%;俄罗斯和韩国分别增长6.1%和5.2%;中国和伊朗分别下降3.0%和1.8%。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前10名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2、美印欧电炉钢产量比重明显高于中国电炉钢是以电力为能源、以再生钢铁料为原料的炼钢炉生产的钢。这种短流程炼钢与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长流程炼钢在原料使用上有本质的区别。从电炉钢的占比情况看,中国粗钢生产90%以上依赖长流程,即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生产方式,并且受制于国产铁精矿的产量不足,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很高。截止到2020年,据世界钢协(WSA)的统计数据,全球电炉钢产量占比为26.1%。主要产钢国中,美国为70.6%,土耳其为69.2%,印度电炉比为55.5%,欧盟(28)为42.4%,俄罗斯为32.1%,韩国为31.0%,日本为25.4%。中国电炉钢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曾超过20%,但由于之后中国长流程炼钢规模迅速扩大,电炉钢占比不断被稀释,至2020年已降至9.2%。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印度和欧盟钢铁生产对铁矿石依存度相对低很多。1990年-2020年全球主要产钢国电炉钢占比走势图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二)中国生铁产量严重依赖铁矿石相对于粗钢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中国生铁产量的占比更高。1990年,全球生铁产量为5.3亿吨,中国生铁产量仅有0.6亿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仅为11.8%。之后就呈持续上升趋势,进入新千年后,增速进一步加快。2000年,全球生铁产量为5.8亿吨,中国生铁产量升至1.3亿吨,占全球的比重为22.7%;2010年,全球生铁产量为10.3亿吨,中国生铁产量升至5.9亿吨,占比提高到57.6%;2020年,全球生铁产量为13.2亿吨,中国为8.9亿吨,占比提高到67.3%。这个比例与中国进口铁矿数量占全球铁矿贸易量的比重是匹配的。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11.7亿吨,据此估算,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达到82.3%。1990年-2020年全球和中国炼钢生铁产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二、全球铁矿石资源呈现南矿北运的局面(一)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快速增长进入新千年以后,中国钢铁产能加速扩张带来的强劲需求,拉动全球铁矿石产量快速增长。据世界钢协(WSA)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铁矿石生产国合计产量为23.4亿吨。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达到9.2亿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达39.5%,是世界上铁矿石产量*高的国家;巴西铁矿石3.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16.7%;印度和南非产量分别为2.0亿吨和0.7亿吨,占比分别为8.7和3.0%。上述四个国家的铁矿石产量合计15.9亿吨,占全球比重达到67.8%。其中南半球纬度位置相近的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产量合计为13.1亿吨,比重为56.2%,是全球铁矿石生产的重心。从形成时间看,1990年,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的铁矿石产量为3.5亿吨,占全球比重仅为35.1%。2000年时上述四国产量达到4.9亿吨,占全球比重为51.5%。2010年四国产量达到10.7亿吨,占全球的比重升至57.0%;从占比结构看,澳大利亚上升*为明显,由1990年时的11.1%上升至2020年的39.5%,累计上升28.4个百分点。巴西、印度和南非的占比变化不大;从增量情况看,2020年全球铁矿石累计增量13.5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增量达8.1亿吨,占全球产量增量的60.1%,比1990年产量累计增长了7.5倍,远高于同期巴西的1.6倍、南非的1.3倍和印度的2.8倍。1990年-2020年主要铁矿石生产国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二)澳大利亚是全球铁矿石*重要的出口国澳大利亚迅速成为铁矿石出口大国,1990年时其出口量仅为0.96亿吨,低于巴西1.14亿吨的出口量,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国,占全球铁矿石出口量比重为24.0%,低于巴西占比4.6个百分点;自2001年起,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达到1.6亿吨,取代巴西成为全球*大的铁矿石出口国,占全球比重升至31.8%;2010年,澳大利亚出口达到4.3亿吨,占全球比重进一步升至38.0%,巴西出口量为3.1亿吨,占全球比重退至27.7%;2020年,全球铁矿石出口国出口量合计为16.6亿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四国的出口量合计为13.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的80.5%。澳大利亚出口量达到8.7亿吨,占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的比重达到52.7%,比1990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巴西、印度和南非出口量分别为3.4亿吨、0.5亿吨和0.7亿吨,占比分别为20.7%、3.1%和4.0%,分别比1990年占比下降了7.9、0.3和4.8个百分点。澳大利亚成为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1990年-2020年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三)中国是全球*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20年,全球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在16亿吨左右,其中中国进口量占比近七成,是世界上进口铁矿石*多的国家。从主要钢铁生产国的铁矿石进口占比情况看,1990年时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仅为1419万吨,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比重为3.5%;日本和欧盟分别进口1.25亿吨和1.4亿吨,占比分别达到了31.2%和35.0%。之后由于中国长流程钢铁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产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大的钢铁生产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铁矿石1.5亿吨,占全球比重升至25.4%,超过日本2.7个百分点;2004年进口铁矿石2.1亿吨,占全球比重进一步升至31.1%,超过欧盟5.0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大的进口铁矿石经济体;至202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1.7亿吨,占全球比重升至72.1%。1990年-2020年主要铁矿石输入国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1990年-2020年主要铁矿石进口国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国家统计局从2021年的*新情况看,我国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分别达到6.9亿吨和2.3亿吨,分别下降2.7%和增长0.8%;占全部进口矿的比重分别为61.7%和21.1%,合计为82.8%,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铁矿石价格上涨不仅没有带来非主流矿占比的扩大,反而加重了供给端的集中度。预计未来5-1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对进口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依存度仍将维持高水平。(四)中澳关系对进口铁矿石资源的影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澳大利亚向中国的进口额为611亿元美元,占澳大利亚进口额比重为28.8%;向中国的出口额为1001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出口额比重为40.8%。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呈不断恶化的态势。自阿博特政府以来,特恩布尔和莫里森政府均追随美国,打压、限制和围堵中国,不断制造政治和经贸摩擦。同时试图切割政治经济关系,意图达到政治上紧跟美国、经济上继续从中国市场获利的目的。继2018年禁止华为、中兴为澳提供5G技术以来,2021年更进一步,不仅废止了维多利亚州和中国发改委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还试图收回达尔文港。这些行为导致中澳关系持续恶化。澳大利亚的战略意图显然难以奏效,中澳关系陷入了僵局,对双边商品贸易带来较大影响。但由于中国钢铁行业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依存度较高,铁矿石贸易暂未受到达到影响。澳洲政府频频放言,鼓吹以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作为其对华外交决策上的“末日武器”,即通过控制铁矿石出口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限制手段。但由于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铁矿石出口,限制措施也将对澳大利亚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也会促使中国加快寻求多元化的铁矿石进口来源的脚步。受此警示,进口铁矿石资源的可靠性对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安全形成重大威胁。1988年至2021年澳大利亚金属矿及金属料出口情况图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澳大利亚金属矿及金属料累计出口金额达到1848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40.3%。从分年度情况看,自2017年以来,澳大利亚的金属矿及金属料出口占比大幅攀升,至2021年6月份升至50.6%。显示出金属矿及金属料的出口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贡献进一步提高。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结构看,金属矿出口额占澳大利亚向我国出口总额的超过六成。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钢铁积蓄量不断增长,钢铁生产对铁矿石的需求,无论是进口量还是冶炼铁元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从中短期观察,我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依赖度高的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三、进口铁矿石价格将在高位振荡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1.24亿吨,同比下降3.9%;进口金额1237亿美元,同比增长49.4%;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达到164.3美元/吨,超过2011年而成为新的历史峰值,同比上涨62.6美元/吨。2000年-202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年度平均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从分年度情况看,从2000年以来,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走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1年,总体上呈波动上行走势。2000年的时候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仅仅为26.5美元/吨,到2011年达到第一个历史峰值164.0美元(这之间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走低,曾跌至79.9美元/吨,但很快再度爬升)。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6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呈持续下行走势,至2016年跌至56.3美元/吨。第三阶段是从2016年至2021年,六年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累计上涨了108美元/吨,但2021年上涨速度、幅度明显加快、加大,当年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2.6美元/吨,占全部涨幅的58%。从分月度情况看,自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进口铁矿石价格经历了有史以来*长的价格爬升期,进口平均价格由42.8美元/吨波动上行至207.6美元/吨,创历史*高单月价格水平(前一个峰值还要追溯到2011年的9月的175.9美元/吨),五年半的时间累计涨幅达164.8美元/吨,其中有50%的涨幅、约82美元/吨是在2021年前8个月实现的。2021年呈现了进口铁矿石价格呈现出急涨急跌的走势,年初为121.4美元/吨,到2021年8月升至207.6美元/吨,累计上涨86.2美元/吨。2006年1月-2021年12月进口铁矿石月度平均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农历虎年春节后,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连续组织约谈相关资讯企业、国内外贸易企业和港口企业,提醒告诫他们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价格信息,不得恶意炒作、囤积居奇,保障铁矿石市场稳定运行。2021年是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多的一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达到4241亿元,同比增长75.5%。靓丽的利润背后,中国钢铁行业为实现这样的增长在原料端付出了巨大代价。即使中国的钢铁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均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仍再攀历史高峰。按照全年铁矿石进口量计算,因价格上涨使中国钢铁行业多付出704亿美元,按202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相当于人民币4487亿元,超过了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全年实现利润。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约谈和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至少在短期不会改变国内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刚性依赖和国内市场的供需态势,进口铁矿石价格仍有走高的可能。四、“十四五”期间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展望(一)中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的需求进入平台区工信部、发改委和环境部今年2月7日发布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与一年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就碳达峰、产业布局、以及短流程炼钢等表述有了重要调整,一是碳达峰的时间节点由2025年后延至2030年,删掉了“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的表述;二是对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的硬性指标进行灵活把握,改为“研究落实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产能利用率等为依据的差别化调控政策”;三是不再对钢铁产业集中度、电炉比和废钢比做具体要求,只保留了“鼓励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达到15%”的文字表述。虽然对钢铁生产的限制有所放松,但国家部委多次强调,“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继续巩固去产能成果,严禁新增产能。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已经实现。尽管2022年限产措施还未明确下达,但大概率是只减不增的态势。结合“双碳”政策措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情况,“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仍将处于峰值平台的拐点区域。(二)产业政策调整对进口矿高依存度有平抑作用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钢铁行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严重依赖,构成了对产业安全重大隐患。目前较为可行的措施,一是加大对国内铁矿山开发的政策支持,提高铁矿石自主保障能力。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国内铁矿石山开发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一环;工信部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使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今年2月18日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提出了18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支持企业投资开发铁矿等国内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矿产开发项目;二是推动废钢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今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鼓励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电炉钢能耗与碳排放量仅为长流程的三分之一,每循环使用1吨废钢,可以替代1.6吨进口铁矿石,在排废方面也明显优于长流程炼钢;今年2月10日,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通过实施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鼓励大型钢铁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到2025年再生废钢铁资源利用量达到3.2亿吨,扩大在钢铁生产的原料端替代铁矿石的比重。三是限制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鼓励生铁、废钢、钢坯和钢材的进口,增加铁元素在国内的循环量;四是加大国外矿山自主开发力度,实现进口铁矿石多元化,降低供给端风险。*有代表意义的就是西非几内亚共和国的西芒杜铁矿,目前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超过22.5亿吨,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整体矿石品位介于66-67%,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供给能力后,将改变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重塑国际市场价格制定规则。但由于开发周期相对较长,且易受该国政局动荡、国际地缘政治角逐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对全球铁矿石供需形势影响有限。总体来看,产业政策调整对进口矿高依存度有平抑作用,“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铁矿石供给困境将有所缓解。详细信息 - 01 2022-03
稳增长加码基建 钢铁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01 丨 24981需求:2022年需求增长重点在基建目前我国钢材下游消费结构中,建筑行业用钢占比约49%,排名第一;其次是机械行业,占比约17%。此外,汽车行业、能源行业、造船行业、家电行业用钢占比相对较高。目前“稳增长”基调下,我们认为2022年基建用钢、汽车用钢增速相对较好;此外,受海运费高涨因素影响,造船业手持订单较多,预计推动造船用钢需求快速增长。1.1建筑用钢:房地产增速或仍旧趋弱,基建发力有望拉动用钢需求建筑业方面,我们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房地产用钢需求受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施工面积增速影响较大。因此,我们通过预测2022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和施工面积增速对房地产用钢量进行大致判断。2020年5月,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经济复苏明显,房价上行,房地产调控开始趋严。2020年8月,“三条红线”落地,明确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房地产企业融资明显收紧。2020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房贷集中度管理新规,要求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设置上限,对超出管理规定要求的银行设置过渡期以进行贷款规模调整。政策的收紧导致房企融资难度加大,部分房企现金流问题显现,债务危机频发。此外,2021年初,深圳率先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随后无锡、东莞、宁波、成都等城市跟进。二手房指导价出台后,我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增速均呈下跌趋势,且从2021年9月开始两个价格指数持续环比负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速均持续走低。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累计同比增速自2021年6月份进入负区间。此外,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于2021年7月份进入负增长区间,且累计同比降幅持续扩大,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1.4%。施工面积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全年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5.2%。展望2022年,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虽然“稳增长”基调使得房地产调控有所放松,但预计调控力度较大的限购政策和首付比例政策不会大幅放开,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处于负区间,使得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出现负增长。考虑到“稳增长”对房地产调控的放松,以及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积极影响,我们假设2022年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或比2021年有所收窄,中性假设在-8%左右;此外假设2022年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2%,则根据二者的用钢比例测算,预计二者对房地产用钢需求的影响约在-4.5%左右。基建增速有望加快,推动用钢需求增长。2021年下半年以来,为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相关部委多次提出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2021年12月16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为进一步加强指导,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要求额度要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省市倾斜,坚决不“撒胡椒面”。2021Q4,我国各地方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22亿元,在新增专项债集中发行的情况下,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在12月转正。2022年1月,我国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投向基建的占比超过70%。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22年1月,LPR一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5个基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基建投资增速或进一步得到保障。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来源占比*大的是自筹资金,其中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的比例逐步提高。在“稳增长”基调下,去年年底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我们假设2022年自筹资金增速为10%,其他资金来源增速约在5%左右,则预计全年基建投资资金增速约在8%。相应的,我们假设基建用钢需求增速与基建投资资金增速水平相当,约为8%。由于地产用钢量和基建用钢量的比例约为2:1,根据以上对地产和基建用钢量增速的预测,则2022年建筑业用钢量增速约为-0.31%。总的来看,受地产用钢量下降的拖累,预计2022年建筑用钢量需求将同比小幅下滑。1.2机械用钢:制造业发展仍具韧性,基建有望拉动机械用钢需求2021年,虽然我国制造业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但全年增速达到13.5%。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额2021年全年增速为22.2%,表现优于制造业整体情况。2022年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万亿,同比多增600亿,一定程度上反映制造业投资维持良好发展势头。此外,2022年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但均处于荣枯线上方,显示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具有韧性。我们认为,2022年,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稳增长”基调下投资增速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同时,根据前文对房地产和基建方面的阐述,我们认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将同比下降,但基建投资增速全年或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将拉动机械行业需求。综合考虑,假设机械行业用钢2022年低速增长2%。1.3汽车用钢:全年汽车产量有望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乘用车方面,受“缺芯”影响,乘用车产销量在2021年5月-11月持续负增长,但在12月份同比增速转正,乘用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同比7.32%和6.62%。2022年1月,受芯片供应继续小幅改善的支撑,叠加部分地方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拉动,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77%和6.92%。我们认为,首先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稳增长相关政策,将对汽车市场需求形成支撑;其次汽车行业芯片供应不足问题有望继续缓解;再者部分乘用车企业对于2022年市场预期较好,设定了较高的全年生产目标。我们预计2022年乘用车产量增速有望快于2021年,假设为10%。商用车方面,受商用车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下滑影响,2021年5月份以来,我国商用车产销量持续同比下滑,2021年全年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0.95%和下滑6.85%。2022年1月,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7.81%和下滑24.9%。中汽协表示,商用车目前已基本消耗了政策红利,同时运输市场需求不足、运价偏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商用车仍将处于调整期。在“稳增长”基调下,我们假设2022年商用车产量同比下滑5%,较2021年有所收窄。结合以上对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增速的假设,根据乘用车产量和商用车产量的比例,我们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实现7%增长。汽车用钢方面,预计相应的或将实现7%的增长。综合来看,从用钢需求较大的几个下游领域来看,预计建筑行业用钢需求或小幅下滑0.31%,机械行业用钢需求或增长2%,汽车行业用钢需求或增长7%。其他下游领域中,造船行业受海运费高涨因素影响,2021年我国手持船舶订单量和新接船舶订单量均有明显增长,假设造船行业2022年用钢需求同比增长20%。除了造船业外,假设其他行业用钢需求保持低个位数增长,则预计我国2022年钢材表观需求约同比增长1.49%。2供给:“双碳”目标下钢铁产量增长或受限2011-2015年,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盈利走弱。2011年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产能利用率走低,钢材价格下跌,普钢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的4858.78元/吨下跌至2015年的2421.29元/吨,钢铁行业盈利恶化。2015年,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合计亏损2156.67亿元。自2015年底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持续推进。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超额完成当年去产能目标。当年普钢综合价格指数结束了2012年以来的连续下滑,当年同比上升14.95%。相应的,2016年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为1585.87亿元,同比扭亏。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出台,是进一步利用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进一步促进钢铁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发挥一定作用。2017年5月,《2017年钢铁去产能实施方案》发布,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地条钢”产能依法彻底退出;加强钢铁行业有效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2017年退出粗钢产能5000万吨左右;企业兼并重组迈出新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12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17)》发布,对置换产能范围进一步予以细化和明确,严禁新增产能;进一步加严了置换比例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要继续执行不低于1.25:1的要求,其他地区由等量置换调整为减量置换。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去产能目标,普钢组合价格指数继续上升,行业盈利向好。2017年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95.35%至4683.79亿元。由于2017年普钢综合价格指数明显回升,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同比明显改善,盈利改善使得钢铁行业产量在2018-2020年持续增长。而随着产量的增加以及2020年疫情冲击下需求走弱,普钢综合价格指数在2019-2020年持续下跌,行业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也在2020年同比下跌5.13%。事实上,我国粗钢产能经历了2016-2018年的连续下降之后,2019-2020年有所上升,预计与2016-2018年行业盈利逐步恢复使得行业增产动力提高、以及前期产能置换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关。为了巩固前期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果,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进一步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办法,加强钢铁产能项目备案指导,促进钢铁项目落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加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为了继续落实钢铁行业去产能、以及双碳目标,2021年1月,工信部表示要从四个方面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量,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2021年4月,国家再次出台《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1)》,指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未完成钢铁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省(区、市),不得接受其他地区出让的钢铁产能。长江经济带地区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2021年版的产能置换办法相比此前的版本对置换比例要求更高、监管更严。2021年三季度,随着《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的发布,能耗双控使得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走低,全国(样本数247家)高炉产能利用率、电炉钢厂产能利用率均从三季度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21年年底,二者产能利用率分别是52%和74%,相比2021年二季度末的68%和91%的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相应的,2021年下半年我国粗钢产量相比上半年明显减少,全年粗钢产量为85606.46万吨,同比下降5.63%。展望2022年,一季度来看,根据《两部门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以削减采暖季增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原则上“2+26”城市有关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我们认为,为保证中长期“双碳”目标的实现,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预计产能和产量增长或继续受控,2022年产量或难有明显增长,或与2021年产量持平。3库存:钢铁库存较低,后续补库需求或推动钢价上行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止2022年2月18日,我国钢铁总库存为2300.08万吨,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17.53%,相比2020年同期下降24.43%。库存低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年初以来的钢铁低库存对应的是钢价的温和上涨,截止2月23日,普钢价格综合指数相比年初上涨了3.68%。回顾2021年,我国钢材价格波动较大,前四个月在钢铁产量压减预期和下游需求较好的情况下,钢铁价格持续走高,五月份经历了明显下跌后,钢价在能耗双控、行业产量下降的情况下震荡走高。10月份之后,受房地产、基建需求趋弱的影响,钢价大幅回调。我们认为,今年年初以来,行业库存相对过去两年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后续补库存需求推动下,钢铁价格有望继续上行。同时,根据我们前文的阐述,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继续巩固行业去产能成果,预计今年钢铁行业产量或与去年持平;而需求端在基建、汽车、机械、造船行业的带动下,钢铁需求有望实现低速增长,因此对全年钢铁价格不悲观。4原材料:铁矿石、焦炭价格或维持弱势4.1铁矿石:需求不强,库存较高,价格或维持弱势2022年2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声,提醒告诫部分铁矿石贸易企业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价格信息,不得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号召相关国有企业主动承担搜狗指南,助力政府保供稳价。随着近期有关部门针对铁矿石价格异动告诫发声并逐步采取监管措施,铁矿石价格回调明显。除了政府监管之外,铁矿石下跌的基本面原因包括:(1)下游铁水产量需求较弱,年初以来我国(样本数247家)日均铁水产量虽然相比去年年底有季节性回升,但低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2)库存处于高位,2021年年末以来,我国45个港口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走高,2022年以来,铁矿石库存量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展望2022年,供给端方面,全球四大铁矿石矿山产量预计仍有所增加。库存方面,今年年初以来我国45个港口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维持在高位,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同时,截止2022年2月16日,我国大中型钢厂进口铁矿石平均库存可用天数为35天,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需求方面,为实现“双碳”目标,预计2022年钢铁行业产量或与去年持平,对于铁矿石需求形成压制。因此,在需求相对不强,全球供给预计增加,且目前库存偏高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或维持弱势。4.2焦炭:价格取决于成本端情况从成本端来看,2022年,澳煤、蒙煤进口情况给焦煤供给带来不确定性;需求方面,虽然下游焦炭2022年仍有新增产能,但目前焦炭亏损状态下,焦化厂开工率偏低。焦炭供给方面,预计今年仍有新增产能,但在双碳目标下,粗钢产量或难有明显增长,焦炭需求提升有限的情况下,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的焦炭开工率或维持在低位。需求较弱的情况,预计焦炭价格取决于焦煤价格。而焦煤价格则主要取决于进口恢复情况,以及动力煤保供对焦煤形成的挤压。5钢企盈利有望向好2021年,我国钢材价格波动较大,5月和10月的回调导致钢材盈利明显下降。近期,随着铁矿石价格受监管而下跌,钢材盈利有所好转。我们认为,2022年钢铁产量或与2021年持平,对铁矿石和焦炭需求拉动作用较弱,二者价格或维持相对稳定。而钢铁国内需求或低速增长,对全年钢价形成支撑,使得钢企盈利向好。节奏方面,随着采暖季错峰生产的结束,基建等用钢需求有望逐步释放,我们认为三、四月份钢价或走高,而原材料价格涨幅或小于钢价涨幅,钢企盈利有望继续向好。6特钢: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特钢提供广阔增长空间特钢又被称为特种钢或特殊钢,专指由于成分、结构、生产工艺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钢铁产品。与普钢相比,特钢产品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生产规模更为集约,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国防、电力、石化、核电、环保、汽车、航空、船舶、铁路等行业的高端、特种装备制造领域。特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其生产能力和应用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世界产钢大国在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特钢产量占比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特钢占钢产量的比重、特钢产品结构、特钢质量和应用程度是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6.1国际特钢行业:依托制造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助力做大做强根据中信特钢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资料,参考美、日、欧特钢的发展历程,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繁荣是特钢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美国方面,随着其航空航天、军工行业的发展,其以特种合金、高端特殊钢为核心的特殊钢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镍基合金等高端产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日本方面,依托其繁荣的汽车工业,汽车特钢快速发展,日本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大的汽车用钢生产国。德国方面,其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带动了特殊钢产业的发展,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特殊钢生产大国。欧洲其它国家则以专业化的产线和高端特殊钢产品在特殊的行业和领域领先于世界。而美国、日本和欧洲之所以能长期垄断高端产品市场,并引领特殊钢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都经历了国内国际的并购、重组、联合,使得特殊钢产业布局得以优化,同时实现了产线专业化,提升了产品质量,使得特钢企业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大幅度提升了国际竞争力。经过兼并重组和跨国联合以后,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全球特钢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日本的神户钢铁公司,瑞典的山德维克钢厂、斯凯孚集团,德国的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美国铁姆肯公司和法国尤基诺公司等占据全球高端特殊钢市场的80%。(2)强大的研发创新支撑产品和工艺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及服役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形成了世界知名品牌;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企业几乎在所有特殊钢高端产品方面均有各自的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3)产线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的适用性越来越高,制品化趋势也日渐明显;瑞典的山特维克和斯凯孚(SKF)销售主导产品早已不是钢铁产品而是*终成品工具和轴承。(4)基于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理念的特殊钢新流程正在逐步成熟并广泛应用。6.2国内特钢行业:高端制造发展腾飞,特钢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钢铁行业需求将由建筑业拉动逐渐向制造业拉动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比较低,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特钢产量占比和结构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年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钢材产量是1.38亿吨,在全国粗钢产量中占比13.36%。而目前日本、德国的特钢产量占比均在20%以上,与其相比,我国粗钢产量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若假设到2030年,我国特钢产量占比提高至20%,假设同期粗钢产量水平和2020-2021年均值水平相当,则2030年我国特钢产量有望增长至2.10亿吨,相比目前仍有超过50%的增长空间。从生产的产品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优质合金钢占特钢总产量比例仅为5.08%,合金钢占比为22.51%,非合金钢占比为37.32%。而2020年日本优质合金钢产量占比已达25%,相比之下,我国在高端特钢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以上文到2030年我国特钢产量有望达到2.1亿吨的假设为基础,保守假设我国届时优质合金钢在特钢产量中的占比提高到10%,则我国优质合金钢产量将增长至2097.56万吨,相比2021年的700.81万吨增长约两倍。7投资分析需求端,我们认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或继续承压,拖累房地产用钢需求;基建投资增速或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利好基建用钢需求,总的来看预计建筑行业用钢需求或小幅下滑0.31%。此外,机械行业用钢需求或增长2%,汽车行业用钢需求或增长7%。其他下游领域中,预计除了造船业用钢需求增速较高外,其他行业用钢需求或保持低个位数增长,总的来看预计我国2022年钢材表观消费约同比增长1.49%。供给端,展望2022年,一季度来看,根据《两部门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以削减采暖季增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原则上“2+26”城市有关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我们认为,为保证中长期“双碳”目标的实现,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预计产能和产量增长或继续受控,2022年产量难有明显增长,预计或与2021年产量持平。库存方面,今年年初以来,行业库存相对过去两年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后续补库存需求推动下,钢铁价格有望上行。同时,供给方面,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继续巩固行业去产能成果,预计今年钢铁行业产量或与去年持平;而需求端在基建、汽车、机械、造船行业的带动下,钢铁需求有望实现低速增长,因此对全年钢铁价格不悲观。原材料方面,2022年铁矿石需求相对不强,全球供给预计略有增加,且目前库存偏高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或维持弱势;焦炭也面临需求较弱的情况,预计焦炭价格取决于焦煤价格。而焦煤价格则需要关注进口恢复情况,以及动力煤保供对焦煤形成的挤压。投资分析:我们认为,2022年钢铁产量或与2021年持平,对铁矿石和焦炭需求拉动作用较弱,二者价格或维持相对稳定。而钢铁国内需求或低速增长,对全年钢价形成支撑,使得钢企盈利向好。详细信息 - 01 2022-03
需求旺季将至 螺纹钢重拾涨势?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01 丨 21802月中旬之后,受成本下移以及现货滞涨两大因素影响,螺纹钢盘面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调。考虑到3月份之后供应改善较为确定,而需求则存在阶段性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价格短期调整趋势还会延续,中期走势则取决于需求释放的力度。成本下移和现货滞涨是回调主因自1月28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对铁矿石价格的监管开始升级,之后又出台了一些针对煤炭价格的调控政策。随着政策效应的显现,2月中旬之后,铁矿石、双焦价格均明显回落。经过去年10—11月的大幅下跌之后,螺纹钢主力合约贴水现货幅度*高接近800元/吨,之后随着国内宏观政策重点转向增长,需求预期开始好转,盘面随即展开修复贴水行情,到2月初贴水基本修复完毕。春节长假过后,市场开始担忧需求预期不能快速兑现,一些套保盘和期现套利盘也开始介入,导致盘面价格自2月中旬后开始回落。供给环比回升幅度可能受到制约2月份,北方钢厂限产阶段性升级,钢材供应出现反季节性下降,全国247家钢厂高炉日均铁水产量连续两周下降,*低降至203.01万吨。3月份之后,钢材供给环比将出现回升。一是各地限产政策可能出现松动,2月下旬,唐山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解除重点时段管控措施,转而采取一般的管控措施。二是经过2月下旬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之后,长流程钢厂利润再度回升至400—600元/吨的水平,钢厂仍有一定的复产动能。三是从政策角度看,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是稳增长,且自1月份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这利多钢材的中期需求。但在政策端提振需求的同时,供应端的政策也需要适度放松,否则可能导致供需错配,挤压下游制造业利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电炉钢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春节后电炉钢的复产力度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再加上钢材实际需求恢复偏慢以及中长期的限产预期依然存在,3月份钢材供给回升幅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预计3月螺纹钢周度产量均值可能恢复至310万—320万吨的水平,低于去年同期。需求存在阶段性兑现不及预期风险去年12月以来,螺纹钢需求一直呈现强预期弱现实格局。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螺纹钢的需求前景依然较为乐观。春节过后,多个城市出台了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在2月下旬也发布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18条措施,预计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钢材的中期需求还是持相对乐观态度的。但当下实际需求恢复还是偏慢的,从具体行业来看,基建投资回暖的确定性比较高,去年12月基建投资增速同比增长了3.75%,为2021年4月之后首次转正;今年1月新增的天量社融中,除了新增信贷外,很大一部分为政府债券所贡献。但地产数据表现还是比较弱的,1月份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5.59%,而1月和2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均值同比分别下降29.56%和31.5%,所以说政策边际宽松传导至地产需求需要一定时日,至少从上半年来看,地产投资和新开工可能不会有太大起色。3月份之后,市场将进入传统的需求旺季,市场可能更为关注需求预期兑现的情况,需要注意旺季需求不及预期所带来的阶段性冲击。库存去化速度或低于预期今年库存绝对量偏低对价格产生较强支撑,2月*后一周螺纹钢库存相比去年农历同期下降545万吨。不过,根据我们的统计,春节长假过后4周左右,钢材市场将逐步从累库进入去库状态。考虑到3月份之后钢材供给边际上有所恢复,需求端的恢复则相对偏慢,所以库存去化速度可能低于预期。综合来看,螺纹钢供应将出现改善,需求存在兑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对库存的关注点会从绝对量的偏低转向库存去化速度。我们认为,3月钢材价格的调整可能延续,而中期的价格走势取决于旺季需求的释放力度。详细信息 - 25 2022-02
绿色低碳是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2.25 丨 2639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聚焦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资源保障、供给质量5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12项主要任务,为我国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全面指导,特别是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在国家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钢铁行业加快高质量转型升级交织的背景下,《意见》的发布将有力引导钢铁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由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明确发展目标,全面引领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意见》提出,立足于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统筹推进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系统节能减污降碳工作,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突出科技创新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工艺、装备、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根本抓手,加强产业间耦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明确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水资源消耗强度量化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措施,将有力支撑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一是突出创新引领。《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到2025年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5%,建立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突破氢冶金、低碳冶金、无头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强化产业链工艺、装备、技术集成创新,促进产业耦合发展,强化钢铁工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创新。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意见》强调,全面推动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引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三是强化产业协同。《意见》提出,积极推进钢铁与建材、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提高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行业间协同减污降碳,力争到2025年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四是加快市场驱动。《意见》指出,支持构建钢铁生产全过程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这将从市场角度提高企业主动节能降碳的积极性,倒逼企业全面系统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建立碳排放管控体系,促进行业节能降碳。加强组织保障扎实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面临产业结构优化、能耗双控、超低排放改造等诸多挑战,要坚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聚焦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和痛点,真正做到“研之有物、破之有术”,加快突破行业关键共性节能降碳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系统挖掘梳理全流程节能减污降碳潜力,推广使用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为深度节能降碳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加强产业政策倾斜。对在建或拟建的氢基熔融还原炼铁、氢基竖炉、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前沿冶炼工艺技术,在产能置换、能耗双控、碳排放配额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激发企业对此类工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研发攻关及推广应用提供良好条件。同时,鼓励企业提升新能源电力使用比例,加大对清洁能源发电、智慧微电网建设等项目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引领示范,加强在行业内的推广使用,支撑行业能源清洁化发展。三是强化绿色金融支持。搭建金融机构与钢铁企业对接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绿色金融政策的作用,加强金融机构对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利用、清洁能源使用、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项目的优惠融资支持,加快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建龙集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专门成立了集团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及能源环保委员会,制订了集团及各子公司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强化了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组织保障和顶层设计。近年来,建龙集团在氢冶金关键工艺技术创新、主要工序能效水平提升、超低排放改造、低品位余热资源利用及新能源电力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方面,在行业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未来3年,建龙集团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同时加快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研发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扎实推进企业环保和关键工序能效向行业标杆水平迈进,助力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详细信息 - 25 2022-02
对标抓落实,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2.25 丨 236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炼油等17个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旨在指导各有关方面科学有序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与《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比,《指南》进一步明确了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好”,具有更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指南》分析了钢铁行业能效水平现状,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具体目标和方向,为钢铁行业做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提供重要指引。一、落实落细《意见》《通知》,保障节能降碳工作有章可循(一)《指南》进一步指明方向。针对钢铁行业,《指南》提出了氢冶金、天然气直接还原铁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方向,也包括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能梯级综合利用、公辅设施改造、循环经济低碳改造等成熟绿色工艺技术,为企业落实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指明方向。(二)《指南》进一步细化目标。在《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基础上,《指南》再次强调,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达到30%,进一步提出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的工作目标。(三)《指南》进一步明确路径。《指南》进一步明确钢铁企业在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分类施策,推动能效水平在标杆以下,特别是基准以下的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引导骨干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联合技术攻关,协同联动,共同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钢铁行业绿色化水平。二、落实落细任务举措,保障节能降碳目标如期实现(一)引导改造升级,发挥后发优势。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的钢铁企业节能改造升级潜力较大,通过积极采用《指南》等文件提出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生产流程工序界面技术等成熟工艺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做出补位贡献。(二)加强技术攻关,强化创新引领。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氢冶金等低碳冶金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和创新研究,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链协同耦合发展提供协同创新服务,促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三)促进集聚发展,发挥集约效应。推动能效已经达到或接近标杆水平的钢铁行业骨干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采用前沿技术和装备推动示范项目落地,促进集中集群发展,构建科学规范、结构合理的新发展格局。(四)加快淘汰落后,促进优胜劣汰。钢铁行业在完成淘汰落后工作基础上,继续严格执行节能、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产业政策,以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手段,推动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且难以通过限期改造升级达到基准水平以上的产能加快退出,通过节能降碳改造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胜劣汰。三、落实落细实践行动,保障节能降碳成效更加显著(一)突出创新引领,培育节能降碳新动力。钢铁行业应抓住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窗口期,致力于技术源头整体性的理论研究、成熟工艺推广和产业创新。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科技赋能,为钢铁行业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低碳水平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二)加强对标对表,挖掘节能降碳新潜力。通过对标节能降碳目标、能效水平指标,钢铁企业应积极开展能效评估、节能诊断和审查、低碳升级规划等提升工作,深挖节能降碳工作潜力;参考《指南》开展相关工艺技术应用和装备改造升级,有序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落到实处。(三)强化标准支撑,打造节能降碳新效力。加快研究构建钢铁行业节能低碳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标准体系,推动能效分等分级等相关标准的研制和落地。通过标准引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向更严格、更科学、更高质量方向发展,驱动钢铁企业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四)推进结构调整,激发节能降碳新活力。以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等布局调整为契机,推动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效、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有效释放节能降碳空间。以流程结构调整为主线,带动资源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激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新活力。(五)聚焦协同发展,形成节能降碳新合力。以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为抓手,推动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纵向联动发展。以产业协同发展为导向,促进钢化联产等横向联动,产业耦合、循环经济,助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迈上新台阶。详细信息 - 24 2022-02
“创新”驱动能源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2.24 丨 244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34次提到创新,创新是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动力。钢铁行业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较高,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以下结合能源和钢铁科技创新进行分析,供探讨和参考。一、坚持创新驱动,建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意见》强调,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依靠技术创新开展清洁能源替代,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调创新引领,开发高效、便利、低成本获取“绿氢”的途径;重点开展高难度的战略性清洁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大能源技术创新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能效水平。特别指出,要求电力领域完善新型系统建设,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针对钢铁冶炼的绿色低碳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可重点围绕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炼铁、高炉大富氧或富氢冶炼、熔融还原、氢冶金等低碳前沿技术。以氢冶金为例,“氢代煤”是炼铁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已开启氢冶金的创新实践,但距离真正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加强技术源头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创新和开展产业化试点示范是关键。2022年我国将重点推动氢能等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探索氢能发展新模式,而钢铁行业应加大低碳冶金、绿氢能源等基础研究和创新。二、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意见》在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创新清洁化技术,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优先通过清洁低碳能源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并逐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鼓励建设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清洁开发利用技术。钢铁企业可充分利用大面积优质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绿色微电网,采购和使用绿电。同时关注生物质能在钢铁生产中的创新应用。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生物质能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应用于钢铁生产,主要应用方式有生物质能够替代部分煤炭用于配煤炼焦、用于铁矿造块;替代部分焦炭用于高炉炼铁代替还原工艺中的煤粉用于非高炉炼铁用于炼钢,替代煤基增碳剂,在电炉炼钢中作为炭质电极和造渣剂等。三、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提供财政金融政策保障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绿色、低碳工作的考核《意见》指出将从政策层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保障力度,特别指出要加大对清洁低碳能源项目、能源供应安全保障项目投融资支持力度;探索以政府和市场等多方式的资金投入清洁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同时要强化对企业节能低碳相关考核。结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钢铁行业要关注国家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参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指南》、《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文件提出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造升级要求,充分利用好政府和市场的资金支持。钢铁企业还要关注节能低碳考核和评价,提前做好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做好低碳创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四、建立清洁低碳能源重大科技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体系《意见》指出,要形成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能源领域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各类科技力量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多产业耦合协同创新,共同助力低碳。钢铁和能源领域应加强协同作业,整合各方资源,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开发,构建新型创新组织模式,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创新,为产业链协同耦合发展提供协同创新服务。五、思考与建议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为主,一次能源消耗主要为煤炭,当前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创新引领能源低碳绿色转型,必将对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建议钢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相对成熟节能降碳工艺技术普及应用,如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高效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在线热处理等技术、公辅设施节能降碳等技术。二是加大先进节能降碳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如各类低温烟气、冲渣水和循环冷却水等低品位余热回收;推广电炉烟气余热、高参数发电机组提升、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低温余热多联供;打通、突破钢铁生产流程工序技术,推进冶金工艺紧凑化、连续化等先进技术。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前沿低碳技术研究、试验和产业化推广,如能源智慧化减碳;钢化联产,依托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富含的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开展工业炉窑烟气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技术的示范性应用,推动产业化应用等技术。详细信息 - 24 2022-02
发改委接连六次发声 保障铁矿石价格平稳运行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2.24 丨 2300今年1月28日以来,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动,国家发改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六次发声,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障铁矿石价格平稳运行。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铁矿石市场供需总体稳定、港口库存持续上升至多年高位,但价格大幅上涨的异常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联合组织港口协会及部分港口企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幅缩短贸易企业铁矿石免费堆存期、提高港口囤积成本,防范过度囤积等相关工作,指导港口企业敦促铁矿石贸易企业释放过高库存,尽快恢复至合理水平。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严厉惩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障铁矿石价格平稳运行。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超过80%的铁矿石需求依赖进口,而国际铁矿石运输方式主要是海运。如果在港口囤货,会在现货市场造成供给紧张的假象,进而带动现货期货市场价格的上升,这种价格上升没有需求支撑。“我国作为全球*大的钢铁生产国,对铁矿石需求巨大,且主要依靠海外资源。铁矿石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将造成较大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改委等强化铁矿石市场监管,是针对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压缩投机者囤积居奇的空间;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将明显打压市场多头情绪,维护市场秩序。“当铁矿石市场供求紧张时,涨价预期可能引发投机行为,特别是铁矿石流通环节可能出现待价而沽的囤积行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此,缩短贸易企业铁矿石免费堆存期,旨在提高囤积成本,引导铁矿石顺畅流通,从而使钢铁供应链循环高效畅通无阻。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趋势上看,铁矿石期货价格自去年11月19日触及阶段性*低点509.5元/吨后,便开启触底反弹行情,一路攀升至今年2月11日的阶段性*高点849.5元/吨,涨幅高达近66.7%。而针对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动的情况,今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价格过快上涨,存在炒作成分,将加强监管。此后国家发改委多次就铁矿石价格发声。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还赴青岛开展联合监管调研。调研组全面了解青岛港铁矿石库存变化,调取库存增长较快企业名录;召开专题会议提醒告诫部分铁矿石贸易企业,要求释放过高库存、尽快恢复至合理水平,并提供近期铁矿石库存变化、买进卖出的具体时间、数量和价格等详细情况,配合核查是否存在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从实际效果看,伴随监管部门发声,“疯狂的石头”似乎也不再疯狂。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国内期市下午收盘,铁矿石主力合约报700元/吨,下跌0.78%。若以2月11日收盘价805元/吨计算,其累计下跌幅度已达13%。刘向东表示,铁矿石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的正常反应,但要引导铁矿石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降低受非理性预期变化带来的大起大落,需要加强市场规范管理,特别是对铁矿石流通市场的规范管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