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 2021-12
“双碳”目标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十四五”形势展望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6 丨 26192021年12月5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力》杂志社协办的“能源电力供需安全研讨会”顺利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出席,并倾力作主题报告《“双碳”目标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十四五”形势展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低碳发展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而是发展权、发展方式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我国钢铁行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钢铁是工业的重要粮食,钢铁是建设的重要保障,钢铁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首先应对我国钢铁产业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应科学认识到,钢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作为能耗大户和碳减排重点领域,我国钢铁产业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我国钢铁行业应在发展中减碳、在减碳中发展,应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学减碳。中国钢铁低碳发展自我国提出“3060”战略决策以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重大会议上发表关于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讲话多达30余次。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部委加快行动部署并大力推动低碳发展。钢铁行业作为我国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面临低碳发展大势,国内外钢铁企业迅速开展碳减排行动。我国现在有上百家钢铁、焦化、铁合金、矿山企业积极推进碳达峰及降碳行动,众多汽车、船舶等上下游行业企业也广泛参与其中,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与具体行动。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减碳。低碳技术主要分为无碳技术、减碳技术、去碳技术三大类。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应加快推进能效提升技术、能源结构优化技术等减碳技术;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无碳技术,以及以化固碳钢化联产技术等去碳技术;重点研发示范先进低碳冶金技术等减碳技术,以及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DAC(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等去碳技术。此外,我国钢铁行业还应以多维度、系统化科学评价各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为目标,开展钢铁低碳发展指数评价工作。钢铁低碳发展指数评价研究是基于“数据平台-目标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机制”全链条一体化的C+4E低碳发展理论体系,应采用“钢铁碳生产率”代替传统“吨钢碳排放强度”,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并应采用基于生产工序的全流程碳足迹核算方法,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十四五”钢铁形势展望我国钢铁工业现已迎来兼并重组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环保也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我国钢铁工业正在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为统领重塑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今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实现同比下降,钢材出口下降、进口增加,铁矿价格创新高后回归合理,钢材消费增速回落。总体上看,2021年我国政策调控环境趋紧,房地产先行指标疲弱,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建筑行业和制造业需求减弱,预计全年钢材消费需求与2020年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中长期钢材需求将维持高位并缓慢下降。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将迎来如下新形势:第一,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我国钢铁行业已由去产能转向新阶段产能产量双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在10亿吨上下高位波动,产能产量双控或将成为常态化政策。但不宜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方法来压产量,同时钢铁企业也要合理调控生产节奏。第二,实行能耗双控。能耗双控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空间甚至是生存空间的前置评估条件。短期看,地方出台的相应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将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用能结构,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第三,加强资源保障。在实施铁矿安全保障战略方面,我国将加快建立长期、多元、稳定、高效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对于国内矿,应提升国内矿竞争力,强化国内铁矿资源基础保障能力;对于权益矿,应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强化境外铁矿资源保障基地建设和权益矿供应保障能力;对于进口矿,应开创进口贸易新局面,稳定进口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第四,深入推进超低排放。“十四五”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钢铁企业应以“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环保管理机制运行+智能决策系统支撑”提升环保综合绩效水平,使环保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机结合、同步攀升,并应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环保信息系统。第五,强化标准引领。为进一步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完善标准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标准化保障,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将向全局性、系统性转变,向国内、国际协同发展转变;应面向创新引领及推动产业变革,快速响应市场化及定制化需求。第六,深化智能制造。在数字时代,智能制造步入“数据利用”新阶段,在“十三五”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基础上,我国钢铁行业应持续深化数据利用,以效益*大化、服务实时化、决策智能化、运营可视化为目标,将建设新一代钢铁智能管控中心作为智能制造工作重点。详细信息 - 06 2021-12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核心还是要靠技术革命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6 丨 2520“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12月3日,在“2021(第十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认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全面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核心还是要靠技术革命,应着力推动新冶炼、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攻关示范,有序发展电炉钢,促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分析,在“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引领下,我国中长期钢材需求量将呈缓慢下降态势。但是,钢铁超低排放工作仍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环保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机结合、同步攀升,为企业打造环保品牌,提升整体环保绩效水平。钢铁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钢铁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和国内*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田志凌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钢铁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当前,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钢材需求难有大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际贸易环境仍将复杂;原燃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用电成本压力持续加大,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分析,后期钢铁企业要继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碳达峰工作,资金投入和运行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稳定经济效益任务艰巨。李新创表示,能耗“双控”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空间甚至是生存空间的前置评估条件,严禁新增产能仍将保持高压态势。2022年,钢铁行业节能增效面临压力:一是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增量有限;二是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三是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空间收窄。产能产量“双控”或将成为常态化政策世界典型发达国家人均粗钢消费量,在达到峰值后进入下降阶段,我国也将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李新创分析,考虑到2025年之后,我国将基本上步入工业化后期,结合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水平、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约束目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将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期来看我国钢材需求量将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在步入工业化后期之后,由于城镇化仍在持续,我国钢材需求量不会快速下降。”李新创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仍然会对粗钢需求产生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粗钢需求还会维持在高位。但是,碳排放、环境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产业政策等多重强力约束将形成瓶颈制约因素,并且制约越来越刚性化,叠加钢材进出口退税、压减粗钢产量等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在10亿吨上下高位波动。李新创强调,严禁新增产能是“底线” 和“红线”,巩固去产能成果仍是今后钢铁行业重点任务之一,产能产量“双控”或将成为常态化政策。减碳多采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我国钢铁行业强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作为减碳重点行业应首当其冲。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为有效落实“双碳”目标,应重点关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二是减碳不能“运动式”,应以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和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三是减碳指标不能错位,应更多采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在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下,钢铁作为我国制造业中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行业,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低碳转型。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在我国钢铁行业落实“双碳”目标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节能、智能制造是有效手段。干勇介绍,从钢铁行业低碳冶金技术路线来看,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节能和降碳同步;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开发利用CCUS技术;七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八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改革。详细信息 - 03 2021-12
【钢“财”说】库存延续下行,终端需求持续性存在担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3 丨 2335新华财经北京12月3日电(郑豪)Mysteel和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本周(11月26日-12月2日),全国主要钢材社会库存996.23万吨,较上周减少38.90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154.70万吨;螺纹钢库存413.67万吨,较上周减少29.10万吨。本周五大品种总库存1508.37万吨,较上周减少87.85万吨。供应方面,本周建材增量明显,以华东表现*为突出;板材减产扩张,集中于华北区域;当前钢厂利润有所回升,生产积极性好转,但在限产背景下,预计短期钢材产量增量有限。需求方面,本周钢材表观消费量延续上行,但考虑到目前基建、地产、制造业表现仍一般,行业刚需持续性或难以维持,预计后期消费将出现回落。库存方面,短期内受供应持续性压缩和市场库存相对低位影响,整体去库或将延续,但随着在途资源陆续入库,库存拐点或在12月末出现。本期各品种钢材现货价格震荡趋强,市场看涨情绪较高。目前来看,钢厂复产力度不大,但终端需求却并不稳定,多数工地在本轮赶工后已接近完工,地产端仍存在下行压力。短期来看,当前基本面对钢价仍有支撑,但考虑到淡季来临,需求或出现走弱,同时贸易商存在压低冬储成本的意愿,因此预计钢价或震荡偏弱运行。(备注:本文中钢材社会库存总量=35城市螺纹库存+35城市线材库存+33城市热轧库存+26城市冷轧库存+31城市中厚板库存)详细信息 - 03 2021-12
预期改善不足以推涨现货钢价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3 丨 258411月份钢材期货的价格触底反弹,现货价格也有止跌企稳的迹象。当前国内气温逐渐降低,在这种行情下如何进行冬储是钢贸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当下毋庸置疑的是,钢价是由预期在主导。10—11月中旬钢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终端需求不足。终端需求下滑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行业降至冰点,银行信贷收紧、商品房销售不及预期导致房企现金流困难,新开工力度较弱,对钢价支撑有限;另一个方面是出口下滑,这跟欧美货币政策刺激力度有直接的关联,同时与世界各国对疫情常态化的认识以及新冠疫苗的普及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下半年以来,热卷的表现弱于螺纹钢,卷螺价差收窄,因为市场存在地产调控放松的预期,而对于海外需求的担忧仍在持续。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预期49.6,前值49.2。但市场并未得到明显的提振,因为PMI的回升主要是生产指数大幅反弹。前期受能耗双控和限电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受到较大拖累,随着限产限电影响的结束,工业生产出现较大回升,然而目前核心的需求端表现仍然欠佳,新订单指数反弹较为有限,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仍然较为低迷。虽然近期房地产融资陆续有所放松,但是如果后续地产政策难以刺激销售回升,房地产拖累经济的局面难以出现大的改善。供给方面主要关注钢厂的生产约束,近期有所降低,12月份河北地区产量可能回升。11月份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仅为36.6,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持平2020年2月低点,分项指数显示钢铁生产在环保限产和平控限产等政策的影响下持续下降。然而,11月29日唐山流出一份重要文件值得市场关注。文件内容显示,唐山将东华(凯恒)钢铁、瑞丰钢铁、东海钢铁、东海特钢、九江线材、荣信钢铁、经安钢铁、国义特钢、春兴特钢、天柱钢铁等10家钢铁企业绩效级别由D级调整为C级,重新修订10家钢铁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厂一策”,于2021年11月30日前报市大气办备案,并于2021年12月1日起执行。据了解,这些企业3—4月份因为环保不达标被降级,后来先后都做了整改工作,在几个月前已经完成了整改工作。*近这段时间,高炉限产并没有按照D级别限产,*大限产也不超过50%。在此基础上,部分基本完成限产目标的企业在利润驱使下或有增加生产的迹象。从盘面的情况来看,RB2205合约已经从低点反弹近500点,笔者认为当前价位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于政策托底的预期。而产业供需双弱的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贸易商的冬储意愿和钢厂的冬储政策。显然,经过2021年价格的大幅波动之后,操作比较激进的钢贸商受伤比较严重,剩下的钢贸商整体比较谨慎、稳健,投机需求较弱。当前由于铁水产量不高,钢厂的表现也并不积极。社会库存和厂库库存水平较低,缺乏买盘的情况下现货价格向上驱动的能量不足。综上所述,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预期边际改善带动的价格回升基本已经接近尾声,钢材即将进入被动累库阶段,生产的回升可能带动原材料价格趋稳回升,但钢材价格延续振荡。详细信息 - 02 2021-12
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哪些难点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2 丨 2860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在工业领域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据统计,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5.75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6%;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是我国碳排放量*大的制造业部门。可见,我国钢铁行业仍存在巨大的绿色提升空间。为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进而为构建人类气候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加快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目前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面临一些难点,需要予以充分认识。一是短流程电炉粗钢产量占比偏低。目前,钢铁生产工艺主要分为长流程的“高炉—转炉”冶炼和短流程的“电炉”冶炼两种。长流程原料主要为煤炭和铁矿石,是一种能源消费高、污染物排放多的工艺;短流程主要使用废钢作为原料,避免了可能造成污染的诸多环节。但我国钢铁流程结构以长流程为主,短流程炼钢工艺生产的粗钢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68%、欧盟的40%、日本的24%。长流程冶炼之所以占比高,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成本的掣肘。短流程的原材料成本包括废钢成本、电费、电极费、电炉维护费等,其中电费、电极成本居高不下,废钢成本也不断攀升。长流程冶炼在我国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相比更能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原料短缺。短流程的主要原料是废钢,我国的粗钢产量已占世界钢产量50%以上,旺盛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废钢价格的上涨,也使废钢供应需求比减小,导致全世界平均废钢比出现不包括中国为57%而包括中国即为37%的局面。二是精深钢铁环保工艺研发不足。钢铁环保工艺在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迅速且成果显著,但深层次的工艺研发仍需加强。以铁前系统污染物治理技术为例,铁前污染物排放占钢铁总排放量的2/3。为了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烟气治理技术一般使用比较成熟的湿法、半干法脱硫工艺配合SCR脱硝技术以及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但这些技术的使用却会产生脱硫灰、脱硝催化剂等固体废弃物,或者存在活性炭二次利用技术缺口、成本上升等问题。例如,采用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企业烧结矿成本会至少增加25元/吨。再例如还原技术,包括氢冶金技术、电解还原技术等,虽然能够从源头解决碳排放问题,但目前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钢铁环保工艺精深程度不够,一方面是由于化工、钢铁、能源等相关人才短缺,尤其是攻克高端技术难题的人才。另一方面是研发力度有待加强。以研发投入强度为例,过去几年的钢铁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尚未达到全国制造业的平均值,研发投入及成果产出都有待提升。三是部分钢铁企业尚未适应环保新常态。我国部分钢铁企业仍缺乏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部分企业仍然秉持“重经济轻环保”“先发展后治污”的思想,未能完全适应环保新常态。其次是未能长远系统地看待环保举措。环保设备上马及日常维修确实会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但目前我国针对环保达标企业实行的差异化环保政策,实际上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代表性政策包括重污染天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减免环境保护税,享受差异化电价等。另外,针对存在环保过失甚至违法行为的企业,我国还会采取一系列惩戒措施。此外,在环保达标压力之下,行业监管者面临着技术手段和监管方式滞后的考验,特别是智能监管数据平台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目前的“突击检查”方式和“台账式”管理,往往造成监管部门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环保改造项目多为自主验收,很容易导致监管失位或缺位。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制度供给,健全各级行动方案。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要以制度为统领和行动指南,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一是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做好绿色布局。方案应涵盖总体目标、分项行动、配套保障等,尤其要规定我国各地区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将责任压实、任务落靠。二是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做好激励机制、退出机制配合。碳汇交易制度不仅能够控制整体碳排放量,还能激励企业通过节能减排创造经济效益,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动力。三是其他配套制度要以严控源头排放、强化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为原则,有序进行增补。第二,优化创新环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目前,我国的钢铁环保工艺技术尚有很多关键技术急需突破。一是加快氢冶金技术研发。氢能源是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将对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直接解决长流程致污问题,氢冶金技术落地将使钢铁行业由高碳排放行业转向低碳排放行业。二是加快研发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低碳技术,低温SCR、低温烟气循环流化床一体化脱除等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技术,以及“负能炼钢”新技术、高效绿色电炉冶炼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提高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支撑能力。三是灵活运用创新手段。通过核心项目发挥国家队优势,集中资金和人力进行重点攻克;以税前扣除、项目补贴等财税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激励政策等。第三,借力新技术革命,走绿色智慧环保之路。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推动自身绿色转型。一是加快钢铁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进程,发展智能低碳制造、智能低碳物流等。二是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优化处理,使环保指标数据传递更便捷、更准确。第四,拓宽资金渠道,发掘碳金融潜力。钢铁企业在进行绿色改造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这就需要碳金融持续发力。一是提供多种金融服务。除绿色信贷之外,探索开发碳租赁、碳信托、碳保险,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二是发挥碳金融导向作用。对环保信誉良好的企业实施优惠信贷,反之可采取不贷、断贷等措施。三是采用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为钢铁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银企共建钢铁绿色生态圈。第五,强化能力建设,培育绿色人才队伍。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离不开一批高水平的环保执行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一是注重环保思想观念的养成,企业管理者应严格坚守生态污染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要将环保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注重培养绿色技能人才,强化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在自行监测、自主管理中稳步提升企业绿色制造的能力和水平。详细信息 - 02 2021-12
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成型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2 丨 2417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已基本成型。总体来看,方案突出源头削减、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治理,直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业内人士表示,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是“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对钢铁工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钢铁行业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今年3月,中钢协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初步目标。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钢铁行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在工业行业中均居前3位,钢铁行业降碳势在必行。“严禁新增产能是‘底线’和‘红线’,巩固去产能成果仍是今后行业重点任务之一。”有关人士表示,随着钢铁企业技术、管理提升和原料结构变化,单纯的产能控制已难以遏制国内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必须“双管齐下”。在总量难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要抓手。目前,全国超过230家钢企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1年10月末,已有涉及6个省的26家钢铁企业公示,其中19家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全部公示,7家企业部分公示。但公示钢铁企业数量不足全国钢铁企业总数的5%。上述人士指出,目前部分钢企对超低排放改造的认识不足,很多企业还在观望,严重滞后于时序进度。此外,部分企业对改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采用不成熟脱硫脱硝技术,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环境管理、在线监测和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存在企业伪造生产记录、做两本账、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未来必须将超低排放贯穿于全工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该人士表示,将通过税收、差异化环保管控、差别化水价、电价,进一步加大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政策支持力度。除了基础的“能耗双控”外,将重点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上述人士表示,钢铁行业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短流程电炉炼钢产量比例,解决长流程炼钢高耗能、高排放问题。优化炉料结构、优化产业链,大幅减少独立烧结、独立热轧、独立焦化企业数量。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燃煤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淘汰煤气发生炉、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在运输结构方面,提高厂外物料和产品清洁运输比例,中长途实施公转铁、公转水,中短途采用管廊或新能源车辆;厂内全面实施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建设,*大程度减少厂内汽车运输量,取消厂内物料二次倒运。此外,当前钢铁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下一步应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整合优化资源。同时,加大铁矿石等资源保障力度。头部企业降碳布局已提速。作为中国*大钢铁企业,也是目前年产量排名全球第一的中国宝武明确,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30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42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50%,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国宝武的粗钢产量达到1.15亿吨,分布在17个钢铁基地。中国宝武的钢铁制造长流程占比近94%,碳减排对中国宝武有着比同行更严峻的挑战。”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中国宝武带头实现碳中和责无旁贷。“去年我们直接叫停了湛钢原本的高炉方案,计划加快低碳冶金技术发展力度,实施焦炉煤气的氢基竖炉工艺建设。”陈德荣说,开发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有望实现近零碳排放的钢铁冶炼过程。河钢集团计划2022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实现碳排放量较峰值降10%以上,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较峰值降30%以上,2050年实现碳中和。鞍钢集团计划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0年实现前沿低碳冶金技术产业化突破,力争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持续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详细信息 - 01 2021-12
李新创:中国钢铁如何应对“双碳”未来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1 丨 23242021年11月3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海丝研究院主办,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代表处、瑞士苏黎世州支持的2021“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顺利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参会,并在题为“双碳”下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挑战与变革的“海丝对话”环节,与对话嘉宾共同探讨分享中国钢铁如何应对“双碳”未来。今年以来出台了很多限制“两高”产业盲目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传统高耗能产业如何发展?面对的*大挑战是什么?李新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低碳发展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而是发展权、发展方式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目前,我国仍处在发展阶段,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国民经济还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而钢铁产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钢铁是工业的重要粮食,钢铁是建设的重要保障,钢铁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首先应对我国钢铁产业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应科学认识到,钢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我国钢铁产业基于自身流程特点和发展特征,是我国能耗大户和碳减排重点领域,对于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我国钢铁产业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钢铁作为制造业中排放量*大的行业,也是高耗能行业的代表,如何进行降碳减排?预计什么时候碳达峰?未来纳入全国碳市场会对钢铁行业减排有什么意义?李新创:我国钢铁行业应在发展中减碳、在减碳中发展,应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学减碳。从具体路径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落实低碳发展应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二是推动用能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三是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四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五是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促进整个社会实现降碳。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并不简单取决于行业本身,还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国家双碳“1+N”顶层设计指导下,根据系统研究分析,我国钢铁行业有信心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将力争实现提前达峰。碳排放交易是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的有效市场化机制,开展碳交易是我国钢铁行业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我国钢铁行业作为拟首批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八个重点行业之一,应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详细信息 - 01 2021-12
供需短期边际好转 焦炭期现回暖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2.01 丨 2290在主要工业品板块几乎全线走弱之时,黑色系商品却表现相对强势。1日早盘,除螺纹、热卷双双涨超2%以外,焦炭主力合约更是大涨逾5%。不过,虽然短期供需边际好转的迹象带来黑色系商品市场情绪回暖,但终端消费不足、供需弱势难改的基本面,也令机构对黑色系商品补库后再走弱的观点仍占主流。供需短期边际好转 焦炭期现回暖从成材市场看,进入12月之后,冬储时节将至,钢材市场供需双增的预期有所升温,这也给上游原燃料带来利多提振。据东海期货,钢材需求经过持续走弱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有边际好转迹象,中西南地区建筑钢材库存继续环比下降7.8%,上周螺纹钢表观消费量环比回升13.12万吨。供应方面,随着成本的下移和钢厂利润的扩大,市场对于钢厂复产预期渐强,12月1日唐山地区开始解除重污染天气二级响应,“但考虑到冬奥会因素影响,明年季度限产政策仍有收紧可能。”据工信部统计,1-10月份粗钢产量8.77亿吨,同比下降0.7%,而11月产量同比也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部分基本完成限产目标的企业在利润驱使下或有增加生产迹象。从现货市场看,据介绍,近期焦炭市场投机需求增加以及钢厂补库需求渐起,焦企出货情况好转,对焦价下调抵触情绪增加,钢厂整体需求较低,部分钢厂对焦价仍有压价想法,预计短期内焦炭市场或将稳中偏弱运行,后期需持续关注环保政策、原料煤价格走势、煤焦钢库存情况、焦钢企业限产情况、焦炭供需情况、焦钢企业利润等对焦炭市场的影响。“12月焦炭供需有好转的地方,现货价格预计接近阶段性底部。”国投安信期货在12月焦炭市场展望中指出。据该机构具体分析,需求端看,目前钢厂即时炼钢利润虽显著修复,实际核算利润仍有亏损减产的情况,但预计12月铁水产出仍有环比复产的动作。供应端看,目前焦炭供应也因利润不佳叠加采暖季环保而保持低位;焦炭全环节的累库压力并不算大,再叠加近期港口贸易商开始有一些采购动作,综合导致有一些焦化企业销售压力并不算大,有了抵触降价的底气。“下游钢厂的焦炭库存绝对水平并不高,如有复产则需补库炉料。现货焦炭预计接近底部,但盘面贴水较窄预计有一定震荡反复。”焦炭经过多轮提降后下降空间有限,预计12月份原材料价格或趋稳回升,带动钢材价格在此基础上小幅震荡。诸多因素影响下黑色系商品中期不乐观不过,也需要注意到的是,一方面,钢材市场仍处淡季,需求虽有好转但仍难根本改善,另一方面,保供稳价政策之下,市场对远期煤炭供需形势的预期已经改变,煤价回归合理区间也将限制焦价反弹空间。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隔夜放弃通胀“暂时性”论调,也令市场担忧美联储或加速缩减购债,进而给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施压。“目前正值钢材需求淡季,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依赖于冬储需求和南方地区需求的支撑,而在现货估值偏高的情况下,冬储意愿并不是很强。所以市场仍存在反复可能。持续的上涨需要需求,资金和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共振。”东海期货表示,因此,螺纹、热卷以反弹思路对待。华泰期货也表示,焦煤在国家大力度保供政策发布之后,使得远期煤炭供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短暂补库之后,焦煤仍有较大的向下空间。焦炭经过八轮下跌,累计下跌1600元/吨,从而使得焦炭库存向焦化厂转移。短期看,由于钢厂利润丰厚,叠加复产预期,不排除钢厂补库,致使焦炭价格形成短期向上,但由于钢材总消费不足,加之淡季即将来临,长期看焦炭供需仍难言乐观,补库后再度下行概率较大。详细信息 - 30 2021-11
螺纹钢市场仍值得期待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30 丨 2226今年1月~10月份,全国累计粗钢产量达到8.77亿吨,同比下降0.7%,压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是年内粗钢产量首次同比累计转负,年内粗钢产量负增长已成为确定事件。今年初以来,钢价分别在5月份和10月份出现两次大涨。5月份和10月份都是施工旺季,钢材消费增多,5月份钢价上涨是对限产预期的集中反映,10月份钢价上涨是对减排降碳及煤炭供给不足的联合反映。得益于强有力的“有形之手”,这两次钢价冲高风险都被化解,阻断了PPI(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导。尤其是对于螺纹钢来说,今年的限产政策和房地产监管对其基本面造成了较大影响。10月份的房地产数据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14.8%,同比下降5.4%;房屋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21%,同比下降33.1%,同比降幅创下2020年以来的新低;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1.6%,较9月份降幅扩大8.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房地产“三条红线”及房地产税试点政策出台充分说明了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刹车”的决心。从供给端来看,今年前10个月,我国钢筋产量为21412.3万吨,同比下降1.8%。据此测算,今年前10个月钢筋同比减产378.7万吨。从需求端来看,房地产领域钢材消费量占到钢材消费总量的30%~35%,占螺纹钢消费总量的70%,其余30%基本被基建领域消耗掉。虽然10月份房地产数据低迷,但整体看今年前10个月,并没有那么悲观。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为124934亿元,同比增长7.2%;拿地总额为11410亿元,同比增长0.2%。据此推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为113524亿元,同比增长8%。虽然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7%,但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7.1%、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6.3%。如此看来,虽然房屋新开工面积有所下降,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施工面积及竣工面积同比均有所增长,足以覆盖新开工面积降幅对钢材消费量的影响。同时,今年前10个月,基建投资同比也增长1%,也将小幅带动螺纹钢消费量同比增长。后期,螺纹钢市场的利好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考虑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性,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即使“托而不举”,也将有政策性呵护。二是9月份、10月份发行新增专项债9729亿元,同比增长3232亿元,若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的比重达到60%,则有可能拉动基建投资在年末两个月的增速超过5个百分点,进而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1个百分点。三是今年粗钢压产格局已定,随着年末煤炭产量增多,减排降碳任务将加重。总体而言,市场各方仍可对年末螺纹钢市场有所期待。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