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 2021-11
钢铁业将为碳达峰贡献什么?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8 丨 2404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对工业领域乃至全国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从行业发展本身看,钢铁行业的碳达峰,要从优化产能结构、能源结构和工艺技术等方面实现。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紧迫的任务,但只要走得实、做得实,就一定能看到美好的未来。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3亿元,同比增长1.23倍。9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降至近3年来*低值,产量压减政策见效。减量提质,成为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鲜明的特征,也是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的必由之路。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全国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大的行业。因此,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对工业领域乃至全国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从行业发展本身看,钢铁行业的碳达峰,要从优化产能结构、能源结构和工艺技术等方面实现。首先,钢铁产能和产量的达峰,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基础因素,也是关键因素。今年初以来,国家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强能源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制定全年粗钢产量不高于去年的目标以及限制钢材大量出口的产业政策。随着政策效应显现,今年前8个月,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有所下降。回看过去几年和展望未来,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是整个行业运行的基调。随着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落地见效,“产达峰”将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基础。其次,钢铁生产的资源变革、工艺变革,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活力因素,也是潜力因素。目前,我国钢铁领域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仍占据主导地位,平均吨钢碳排放量达2吨左右;与之相比,电炉短流程工艺吨钢碳排放量明显较少。两种不同流程工艺结构不同,所需资源也不同,前者以铁矿石为主,后者以废钢为主。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炼钢工艺流程变革的重要因素就是废钢资源不足。根据工业发展规律,我国钢铁蓄积量将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废钢资源量也将日渐充足。国务院日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专家分析认为,2020年,我国炼钢废钢比就达到了21%,而今年1月至8月炼钢废钢比更是达到了23.1%。虽然与过去纵向比较有了很大提升,但横向相较于国际水平依然相差甚远。随着全社会钢铁蓄积量向“钢达峰”的积累,未来我国废钢利用仍有很大潜力空间,由此带来钢铁生产流程结构的变革,不仅会降低对铁矿石资源的依赖,也将成为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的重要着力点。再次,钢铁企业的能源优化、技术优化,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的现实需要,也是必然要求。在钢铁生产流程结构发生质的变革之前,通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降碳,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路径。除了对常规炼钢工艺装备进行清洁化改造外,近年来,钢化联产、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已在钢铁行业进行了探索。随着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这些降碳新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实践积累和推广。此外,从能源角度看,短流程结构在钢铁生产占比的提升,将有效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同时,在绿色能源加快推广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用能结构也将更绿、更优。推进碳达峰,“碳大户”要有大作为,作出大贡献。据了解,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正在制定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提出在2030年前、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的工作目标。从降碳实践到低碳发展,再到深度脱碳,对钢铁行业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紧迫的任务,但只要走得实、做得实,就一定能看到美好的未来。详细信息 - 05 2021-11
有序稳妥落实粗钢压减工作 助力钢铁产业结构现代化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5 丨 253810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我国低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中之重。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当前,粗钢产量压减正在成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完成节能低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一、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背景2020年12月,工信部肖亚庆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部署,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粗钢压减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粗钢产量压减是国家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解决行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几年,随着行业效益好转,粗钢产量屡创新高,短期内的国内外旺盛需求和投资拉动导致粗钢产量高位快速增长。以史为鉴,若任其发展,极易走上刺激-增长-过剩-亏损的老路,压减粗钢产量作为重要手段,将督促行业摒弃以量取胜、粗放发展的惯性模式,引导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保障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80%以上依赖进口,且供应端高度集中,定价机制不透明,定价话语权长期缺失。2021年1-9月进口铁矿石均价179.1美元/吨,同比增加88.3%,严重侵蚀行业发展效益。特别是近些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控制粗钢产量将有效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降低产业链风险,助力行业平稳健康运行。三是促进完成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行业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左右,以化石能源为原辅料的工艺流程也决定了行业高消耗高排放特性,“双碳”要求和资源能源约束将是全行业面临的*大挑战之一。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主要依靠总量控制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和碳减排,在氢冶金、电炉钢短流程等工艺技术短期内难以获得大的突破情况下,控制总量是*主要、*有效途径。二、粗钢压减任务落实情况一是单月粗钢产量明显下降。下半年以来,粗钢产量压减成效良好。8月,全国生产粗钢8324.0万吨、同比下降13.2%,日产268.5万吨、环比下降4.1%;9月,全国生产粗钢7375.0万吨、同比下降21.2%,日产245.8万吨、环比下降8.5%。9月,河北、江苏、辽宁等25个省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分别同比下降22.8%、27.2%、30.1%、18.7%。二是第四季度粗钢压减面临较大压力。1-9月份,全国累计粗钢产量8.06亿吨,同比增长2.0%,同比增长约1600万吨。为保证2021年粗钢产量不增,第四季度单月平均需压减500万吨以上;若以压减2000万为目标,则第四季度单月平均需压减1200万吨以上。如表1所示,1-9月累计同比增长较大省份,第四季度月均粗钢产量须大幅度降低,山西、安徽、湖北、广西等14个省份完成年度粗钢产量不增目标压力较大。表1 1-9月各省份粗钢产量情况表 三、粗钢压减政策的影响一是扭转了铁矿石价格单边上涨态势。近两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与生铁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特征。2020年生铁产量同比升高4.3%,月度生铁产量基本呈现单边上涨态势,铁矿石价格由年初83美元/吨升高至年末140美元/吨。2021年1-5月份钢铁产量持续上涨,全国粗钢和生铁累计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9%和5.4%,带动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上涨至230美元/吨以上。9月份生铁产量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6.1%,本年度累计生铁产量首次同比下降,进口铁矿价格亦下降至全年*低值93.4美元/吨。二是钢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粗钢产量压减的预期叠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促使钢材价格从4月份开始大幅上涨。5月中旬,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74.8点,创历史新高。之后,受国家监管力度加大和保供给稳物价调控的影响,钢材价格逐步回调后保持相对稳定,9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57.7点。1-9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43.3点,同比上升39.9%。三是行业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复苏加速释放需求,通货膨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背景下,粗钢供给端压减产量叠加成本端上涨压力以及需求增长预期和资本市场炒作等综合因素导致钢材价格出现快速上涨,行业效益明显回升。1-9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2407.1亿元,同比增长40.7%;利润总额3665.8亿元,同比增长144.8%;销售利润率5.1%,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6.96%的水平。四是对下游行业影响总体可控。下半年,随着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窄、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进出口政策发力,国内钢材需求或将下行,预计供需不会出现严重失衡现象,粗钢限产政策对下游行业影响总体可控。总体看,粗钢产量压减对于行业稳定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前的压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略显“简单粗暴”,不同层面也提出了诸多质疑。一是能否真正起到产业结构调整“扶优汰劣”的作用,例如个别优质的产能转移项目或正在技改中代表着*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因为没有产量指标而无法正常投产;国家一直鼓励短流程,但在停限产过程中,一些短流程企业却因易停、损失小等因素被“优先”限产。二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铁矿进口问题,扭转铁矿石长期依赖进口和缺乏话语权的局面。三是是否会削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积极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四是对于一些粗钢产量没有纳入2020年统计的企业,是否要再研究一下将其重新纳入。建议这些问题仍要深入研究,给出系统解决方案。四、措施建议(一)政府层面一是统筹协调,坚持粗钢总量控制。综合考虑政策延续性、国家资源安全保障需求以及近几年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等因素,尤其是今后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将回落,建议继续对粗钢产量进行总量控制,防止粗钢产量盲目增加。在今年实施效果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结合今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事求是、完善优化粗钢限产政策。二是精准施策,实施差异化限产。根据企业碳排放、能耗双控、环保水平等指标,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压减粗钢产量,分类施策,避免摊分任务式简单压减;科学、合理制定粗钢产量基准目标,对于优质产能,因正在技改产量统计不全面或产量没有纳入统计的,应以一定的产能利用率为基础,给予企业合理的产量指标,真正做到“有保有压”。三是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及时预警。指导地方对辖区内重点钢铁企业实施直报制度,监测企业原料供应、生产、销售、重点项目等情况,准确把握钢铁工业运行形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提出预警建议,确保钢铁行业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二)企业层面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减少同质化竞争。钢铁企业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国家及省市相应的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坚持按需生产,积极控制产量过快增长。同时不断进行结构调整、管理精细化和技术创新,减少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推动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按单生产,合理排产。钢铁企业应积极主动适应新情况,互相监督,严格执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要求,及时发布减产信息,尽早制定出生产计划和检修时间,合理安排承接订单,按照产量调控目标合理组织、均衡生产,推动粗钢产量压减政策的落实。三是全面提高环保、能耗、碳排放水平。以环保、能耗、碳排放水平为依据制定粗钢产量长效约束机制是大势所趋,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政策以及近期发布的错峰生产方案等均对环保绩效A级企业给予差异化限产支持,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也必将逐步纳入。企业应主动作为,加快开展碳达峰行动计划、全厂系统性节能诊断、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全面提高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限产损失。四是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优先满足国内。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产品质量稳定性。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海工钢、特种合金钢等品种钢,推动品种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调整出口策略,压缩钢材出口量,优先满足国内市场,做到普通产品不出口或少出口,把产量指标、出口指标用于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详细信息 - 05 2021-11
螺纹钢市场风险是否释放完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5 丨 227910月中旬开始,螺纹钢盘面持续走低,主力1月合约10月下旬更是失守5000元/吨关口,而此前其已在该点位上方运行了半年有余。关键点位的失守导致跌势加速,截至昨日收盘,已经不足4300元/吨。经过深度下挫,螺纹钢市场风险是否已经释放完毕?后续又将如何演绎?[宏观:信用周期处于回落阶段]很多经济指标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用其来分析工业品价格走势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关注度相对偏高。研究货币政策,更多在于分析货币向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路径。俗话说水涨船高,“放水”就容易形成上涨逻辑。受疫情影响,全球“放水”,流动性宽松就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因之一。从历史数据看,M2/GDP指标对整体工业品价格具有2—3个季度的领先性。不过,需要注意,此指标与工业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可参考此指标作为工业品未来价格方向的一个指引,但不能依此来预判未来工业品价格的波动幅度。从指标走势看,目前指标维持回落态势,说明未来2—3个季度整体工业品运行重心大概率下降。值得说明的是,工业品价格和钢价运行大趋势基本一致,而二者波动幅度并不一致,其中的差异是各品种基本面差异所致。信用与货币相对应,信用周期对钢价的影响较为显著,两者在趋势上和波动幅度上都有较强的相关性。数据显示,二者相关性超过0.5。一般来说,信用周期进入扩张阶段,此时需求(真实需求和补库需求)处于持续改善阶段,只要供应回升速度不至于过快,需求支撑下,供应和库存恢复的压力就会缓解,钢价就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反之,当信用周期连续回落,真实需求将见顶回落,投机需求也将跟随下行,此时需求支撑力度不足,若供应收缩力度不够,钢价就有承压回落风险。从目前信用周期和钢价的关系看,信用周期自去年10月见顶以来维持回落态势,今年钢价的逆势上行更多体现为供应端强收缩。截至目前的市场情况也证明了,若供应未收缩,以今年的需求强度,则钢价早已下行。展望后市,信用周期是否见底?目前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宽信用将发力,或带动宽信用预期加强。此外,社融分项企业债同比增速领先社融存量增速拐点,表明社融增速即将见底回升,不排除9月社融增速就是年内低点的可能。后期需关注信用周期回升的高度及全球“收水”的速度。[产业:供需双弱格局依然延续]供应端限产压制产量释放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限产逻辑贯穿全年。自2020年年底以来,全年粗钢产量平控、唐山市2021年空气质量“退后十”、能耗双控、拉闸限电、采暖季限产、冬奥会限产陆续登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若要完成全年粗钢产量平控任务,则10—12月日均粗钢产量需同比下降5.75%。考虑到10月以来样本钢厂铁水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3%,若后期铁水产量维持此下降幅度,则2021年全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幅度将超过1000万吨。折合成螺纹钢,周度产量很难维持在300万吨以上。与限产相对应的是,2021年钢厂利润丰厚。近期,成本与钢材现货同步下移,钢厂利润自高位回落,其中华东地区独立电炉生产利润在100—200元/吨,整体呈现负反馈逻辑,下方将考验成本支撑有效性。展望后市,钢厂生产成本仍有350—600元/吨的下降空间,主要原因是焦炭现货第一轮200元/吨的提降正式落地,预计还有3—5轮提降空间,铁矿石基本面偏弱,现货承压运行,考虑到现货及盘面已经历深跌,后期跌幅很可能在100元/吨以内。以目前钢厂4700—4800元/吨的生产成本测算,3900—4100元/吨的盘面价格是重要支撑区间。后期需要重点关注焦炭现货提降对钢厂生产成本的影响。需求端地产弱势而基建存在反弹空间疫情环境下,作为传统的逆周期调控板块,2020年地产和建筑板块发挥着稳增长的作用,2021年完成整体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的压力不大,逆周期调控板块发力的必要性不强,调结构(经济转型升级)和防风险(地产流动性风险、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延续导致两大板块需求强度不断下降。地产下行态势较为明确。近年来高层屡提“房住不炒”,在“三条红线”和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约束下,经济结构调整拉开序幕。数据显示,自2019年年底以来,主要金融机构地产贷款余额占比(房贷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比)自高位回落,而主要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余额占比不断抬升。从政策导向看,需求端利多工业材、利空建材的格局将持续。从结构看,地产投资目前处于负反馈阶段。地产销售、土地购置、新开工、施工、竣工等环节的数据表明,除竣工面积表现较好(自5月以来连续5个月单月同比维持正增长,保交房政策指引下,地产竣工面积或维持向好态势),土地购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维持下行态势(截至9月底,土地购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74%和-3.93%),施工面积连续3个月单月同比下降,地产销售面积下半年以来亦维持偏弱走势。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面积走弱,房企资金将进一步趋紧。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地产销售回笼资金占整个地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5%。可见,目前地产投资环节处于负反馈阶段。由于土地购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地产销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都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故地产投资后续仍有走弱预期。不过,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远月悲观预期将有所修正,只是地产下行趋势很难改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产信贷政策或边际调整放松,远月地产用钢偏弱预期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修复,在供应收缩的预期下,远月螺纹钢盘面将强于近月。基建投资表现不及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专项债发行放缓、财政支出转向民生、城投债融资趋严、基建项目审批趋严。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吃紧,隐性债务风险也压制了基建投资的反弹。根据IMF的测算,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达42.17万亿元,几乎是当年21.31万亿元显性债务的两倍,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2021年财政的重点工作。在地产走弱背景下,基建投资当月增速与螺纹钢表观需求当月增速基本同步,基建投资表现不及预期也是螺纹钢需求超预期下滑的原因之一。2021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压力不大,但三季度以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稳增长仍需财政发力。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公共财政收入4.33%的同比增速相比财政支出0.19%的同比增速明显偏高,财政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其中基建项目多由财政主导。考虑到新增就业累计增速与目标增速差不断拉大,基建发力或已在路上,这与8月以来专项债资金发行提速相匹配。前三季度,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的重大项目。一般来说,基建项目从开始到形成实物需求要经历前期准备、项目立项、资金筹集、资金拨付、项目开工、形成实物需求等阶段,而专项债资金从发行到落地到项目开工大概需要3个月,预计11月开始基建会带来一定的用钢需求增量。螺纹钢需求表现不佳,除了与地产走弱、基建表现不及预期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一方面,限电影响下,以水泥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开工率维持低位,而水泥磨机开工与螺纹钢表观需求表现同步;另一方面,近期黑色板块整体处于高位回落态势,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市场投机需求出尽,部分刚需采购推迟。总的来看,需求同比下降较为确定,不确定性在于需求下降幅度。展望未来,短线来说,在悲观预期影响下,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时日,虽然基建有望反弹,但受制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预计反弹高度有限;中线来说,被压制的需求延后释放,叠加专项债资金发行带来实物需求增量,2022年上半年螺纹钢需求不宜太过悲观。库存端消化速度缓慢库存作为供需的中间变量,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标的物的供需结构。产量方面,采暖季及冬奥会限产即将提上日程,叠加唐山正在决胜“退后十”攻坚战,限产仍会压制产量释放。考虑到目前螺纹钢生产利润高于热卷,在建材需求表现偏弱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钢厂铁水转移至热卷端的可能,预计后期螺纹钢周度产量中值将维持在285万—305万吨的水平。需求方面,全国237家主流贸易商建材成交与螺纹钢表观需求相关性较高,可考虑三个节点以来建材日均成交同比下降幅度作为螺纹钢表观需求同比下降幅度的指引:10月以来建材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9.35%,9月以来建材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6.15%,6月初螺纹钢出现库存拐点以来建材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4.58%,若将3个数值分别赋予一定的期限权重,则至12月底,螺纹钢总库存有望下降至往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在此环境下,螺纹钢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后期重点关注政策对产量的影响以及需求释放是否超出预期。[估值:盘面属于中性偏低水平]综合考虑螺纹钢生产利润、基差、盘面利润等因素,目前螺纹钢现货估值中性,盘面估值中性偏低。截至11月初,长流程钢厂生产毛利自高位回落至600元/吨,与近两年的平均水平相当,而短流程生产利润维持在100—200元/吨,现货估值中性。对标华东地区螺纹钢现货,主力1月合约基差超过900元/吨,处于近几年的同期*高位,后期存在较大的回落空间。目前,螺纹钢盘面利润在500—600元/吨,其已隐含焦炭现货提降4—5轮预期,故螺纹钢期货估值相对偏低。[结论:建议进行跨期反套操作]限产逻辑贯穿全年,采暖季限产、冬奥会限产即将提上日程,叠加唐山正在决战“退后十”攻坚战,限产仍将压制产量释放。关注政策对2022年粗钢产量的指引。旺季建材成交疲态尽显,需求同比下降幅度超预期。从需求驱动看,调结构(经济转型升级)和防风险(地产流动性风险、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延续导致地产与建筑板块用钢需求不断下降。展望后市,地产偏弱预期仍存,但其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得到满足,房贷或边际放松,地产远月悲观预期有所修复。另外,基建存在反弹诉求,但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下,反弹高度有限,后期螺纹钢表观需求同比下降幅度预计在20%—14%,需求驱动力度有限。总体来看,螺纹钢价格已经大幅回落,成本下滑接力悲观情绪,盘面持续低于钢厂生产成本。展望后市,短期内,在需求明显放量前,钢价继续弱势运行。中期内,供应收缩预期仍存,加之专项债资金发行形成实物需求增量,钢价具有阶段性反弹动力。长期内,全球“收水”,宏观驱动向下,叠加需求弱势,钢价运行重心势必下移。操作上,建议跨期反套逢低入场,多5月合约空1月合约。详细信息 - 04 2021-11
骆铁军:特钢行业要处理好“三个平衡”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4 丨 2526“根据特钢行业的特点,未来,特钢行业应形成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品牌突出、绿色低碳、经济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钢强企。”10月2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高品质特殊钢论坛上表示。预计明年钢铁需求将与今年持平今年1月~9月份,钢铁行业总体呈现“高需求、高成本、供需平、有效益”的特点,综合来看,钢材产量增速回落,近期减产明显,今年前9个月全国粗钢产量为8.1亿吨,同比增长2.0%。“今年粗钢产量将低于去年,其中三季度钢铁行业同比减产15%,9月份更是减产21%。”骆铁军评价说。同时,近期我国钢铁行业还表现出消费下滑,供需联动回落;出口逐月下行,品种结构优化;进口铁矿石价格创历史新高,虽下跌但仍处高位;钢价波动上行,行业效益增加等几方面特点。对今年钢铁市场,骆铁军表示,第一,限产、控出口、保供稳价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形成合力,抑制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实践证明,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保供稳价等系列措施是正确有效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钢铁企业也在这方面取得共识。第二,今年的行政手段纠正了市场的扭曲,行业自律有待加强。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供需旺、成本高、波动大”的情况,反映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弊端,企业各自为政,行业协同自律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较大。“这值得我们反思,更为重要的是钢铁行业如何借助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逐步建立起行业自律的机制,这是提高集中度的出发点。”第三,今年是双碳目标的谋划年,从国家层面到行业层面逐层设计,谋定而后动。钢铁行业明确,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既要积极行动,又不能急功近利。“当务之急是要从自身做起,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不上新增产能的项目;与国家政策呼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相互促进,逐步通过自律实现产量与需求的平衡,减少一般产品出口;想方设法降低能耗;积极探索低碳冶炼。”骆铁军判断,明年,我国钢铁市场在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今年的产量,供需大体可以实现平衡。特钢行业要处理好“三个平衡”“特钢行业是建设现代化钢铁强国、工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之一。我国特钢行业具备了满足绝大多数需求的供给能力,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座各企业为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骆铁军表示,特钢行业顺应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带来的新变化,要处理好“三个平衡”。一是经济效益与产品特色的平衡。目前普钢、特钢企业互相渗透。“这种格局是不可避免的,特钢企业还是要在‘量’和‘特’上做好平衡,保经济效益的同时,要立足于特钢的优势产品,形成独具特色、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骆铁军表示。二是卡脖子产品攻关与性能稳定性的平衡。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基本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发展需求,但是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卡脖子问题——“一些是我们生产不了的,一些是能产但是质量稳定性不过关的。”骆铁军表示,“有能力的特钢企业要向卡脖子产品攻关,继续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着力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产品质量性能的稳定性,让用户能用、敢用,能产好用,这样才能逐步开拓市场。”三是长、短流程生产的平衡。骆铁军表示,发展电炉钢具有战略意义,但发展电炉钢需要充足的废钢资源作保障。“发展电炉钢一定要循序渐进,既不能急功近利,又要长远谋划,形成‘长’‘短’相兼、布局合理、低碳绿色、有竞争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局面。”西南、华东、东南等水、电、废钢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以及内陆无矿和少矿地区,可以在产能置换前提下适当鼓励建设。详细信息 - 04 2021-11
关注螺纹钢1-5合约反套机会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4 丨 2363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意味着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意愿也会逐步增强。在财政部“新增专项债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的要求下,专项债发行将在本月迎来高峰。专项债发行提速增效,将有力带动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近期盘面已经有所反映,呈现出近弱远强的格局。11月2日,螺纹、铁矿多个期货合约跌停,市场对于黑色板块的悲观情绪可见一斑。笔者认为,当前钢价的弱势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彻底改变了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乐观情绪。上半年部分商品因供应偏紧而价格大涨,国家积极采取多项“稳价保供”措施保障市场供应,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就是供应矛盾缓解的重要信号,“多头抱团”逐渐瓦解。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10月中下旬以来,全国煤炭日均产量连续多天保持在1150万吨以上,比9月底增加近110万吨,*高达到1172万吨,创近年来日产量峰值。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已经下降到1500元/吨以下,坑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下降到1200元/吨以下,一周内下跌接近千元。这种下跌的恐慌情绪也蔓延到了钢材、铝、玻璃、PVC等品种。其次,铁矿价格的下跌带动钢价估值中枢下移。铁矿的过剩是下半年黑色产业链基本面*确定性的结论,重点地区高炉停产、港口库存快速累积,港口贸易商叫苦不迭。矿山折扣力度加大说明铁矿石基本面很弱的客观现实已经传导至矿山端。自市场7月份捕捉到部分钢厂开始转卖长协矿这一重要基本面信息,铁矿价格已经先于其他工业品下跌,截至目前,下跌幅度已经超过50%。从钢联周度的数据以及港口的发运情况来看,铁矿港口现货市场仍在恶化,未见好转。当前钢厂限产力度仍然非常大,大部分钢厂坚持按需采购的策略。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更高的绝对价格可能意味着更强的监管压力。因此,钢厂在成本下移的状态下挺价的意愿并不强,跟随矿价下调钢价也在情理之中。宏观数据的下行趋势对盘面造成较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名义GDP为2909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增速低于第一季度的18.3%和第二季度的7.9%。更高频的PMI数据显示这种承压的状态可能持续,10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9.2,较上月继续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下,环比连续7个月回落,制造业扩张动能边际放缓明显。经济的下行压力已经逐渐体现在宏观数据中,对股市和商品市场形成冲击。展望未来,笔者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意味着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意愿也会逐步增强。一个是专项债领域,我国地方债发行整体呈现前慢后快的节奏,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8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2167亿元;专项债券发行进度61%,其中8月以来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在财政部“新增专项债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的要求下,专项债发行将在本月迎来高峰,业内预计11月发行规模或将超过7000亿元,并将以更大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建设。专项债发行提速增效,将有力带动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相关积极效应将在今年年底显现。地产行业的变化也值得关注,虽然近期房企遭遇信用危机,出现中资美元债违约,9月底以来,央行和银保监会多次在公开场合释放稳定的信号,“极力避免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也防止政策调整误伤合理的市场需求”的表态值得深刻体会,这也许意味着行业*紧迫的时间已过,这也是积极的信号。基于以上原因,近期盘面已经有所反映,呈现出近弱远强的格局,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1-5反套,可能有100—200点的空间,长线投资者可以尝试布局远月多单。详细信息 - 03 2021-11
“三双”背景下钢铁行业研究与思考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3 丨 245911月2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应邀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课程《钢铁科学与技术前沿》授课,作《“三双”背景下钢铁行业研究与思考》专题报告。本次授课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上海大学联合组织,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董瀚教授出席并主持授课,相关专业师生及线上400余人共同参加了培训学习。一、钢铁工业发展概貌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经过7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快速增长,建成了世界上*完整、*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体系,配备了世界*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向世界提供着*丰富、*齐全的钢铁产品,是我国*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新形势,张龙强表示,“十四五”开局,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带动钢材需求持续增长。随着退税调整政策逐步落地,今年中国钢材将以优先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中国钢铁大规模出口的时代将不再持续。结合当前双碳目标约束、能耗双控加严、粗钢产能产量双控,即“三双”背景下,张龙强表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钢铁实现“三个全面”的关键期,钢铁工业全面达峰、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全面引领世界钢铁,中国钢铁工业将呈现“145N”重组总体格局。二、钢铁工业热点分析对于粗钢产能产量双控,张龙强表示,国际四大矿运营成本和过高度集中度的贸易及市场话语权,严重地吞噬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今年国内粗钢产能产量双控有效抑制铁了矿石价格过快上涨,提升了国内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也有助于实现能耗双控目标和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钢铁工业主动适应“十四五”发展新形势、实施跨周期调节的政策体现。对于能耗双控,张龙强表示,《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文件发布后,钢铁行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当前钢铁企业能源消费总量难有增量背景下,未来十年能耗强度仍需继续较大幅度下降,钢铁行业能耗双控将进一步加严,能源消费将成为钢铁企业未来产量平衡的重要因素。对于双碳形势,张龙强表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各领域提出的发展要求,更是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将以绿色、低碳、智能为底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实施绿色低碳工程、加强标准和智能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保障、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提升质量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三、钢铁工业标准化进展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件,张龙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他指出,未来五年以及更长的时期,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着力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精准把握、整体推进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和任务;二是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关键技术成果的标准化进程;三是增加钢铁行业标准多元有效供给,补足标准短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四是深入推动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五是进一步提升行业国际标准化水平;六是深入优化钢铁行业标准数量和结构;七是加强钢铁行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建立多层次高水平人才梯队。详细信息 - 03 2021-11
稳中求进持续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3 丨 242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及钢材产量分别为6.71亿吨、8.06亿吨和10.2亿吨,同比分别下降1.3%、增长2.0%和增长4.6%,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5.1、2.5和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国钢铁企业效益如何?在产能产量“双控”前提下,如何实现公平、合理地实施产量压减政策,做到“减产不减效”?如何维护钢铁行业的平稳运行?面对上述问题,记者在10月25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上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前三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额3193亿元“中国钢铁企业持续对标挖潜,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九个月,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3亿元,同比增长1.23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10月2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钢材进出口价格也大幅上涨。数据显示,1至9月份,钢材出口均价1113.6美元/吨,同比上涨35.6%;进口均价1263.6美元/吨,同比上涨55.4%。同时,钢铁生产用主要原燃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1至9月份,进口粉矿平均价格171.67美元/吨、同比上涨72.64%,炼焦煤价格同比上涨57.07%,焦炭价格同比上涨56.88%,废钢价格同比上涨36.48%。“今年初以来,国家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强能源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年粗钢产量不高于去年的目标以及限制钢材大量出口的产业政策。特别是8月份以来,有关省市纷纷出台新一轮能源监管措施,再加上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屈秀丽表示,我们从数字来看,钢铁企业减产并未减效,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至9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同比上升39.85%;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52998亿元,同比增长42.52%;营业成本46942亿元,同比增长39.65%,成本增幅低于收入增幅2.8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93亿元,同比增长1.23倍;平均销售利润率为6.03%,同比上升2.1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升,1至9月份,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45.33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1.46%;吨钢耗新水下降2.32%;化学需氧量下降8.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8.68%。“与此同时,还需钢铁企业不断提升国内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性,继续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这一根本任务。”屈秀丽如是说。持续做好产能产量“双控”面对环境和资源约束,我们应如何实现公平、合理地实施产量压减政策,做到“减产不减效”?中钢协副秘书长石洪卫表示,目前来看,钢铁产业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实际效果也是好的。两个前提:一是钢铁产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即需求是刚性的,涨价、降价对消费量的影响不太大;二是钢铁产品的供给弹性非常大。以4月份日产钢326万吨计算,年化钢产量是11.9亿吨;以9月份日产钢约246万吨计算,年化钢产量为9亿吨,相差近3亿吨。在这两个前提下,为了实现供需适配,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新格局,钢铁行业今年实施了“双控”。就“减产不减效”而言,石洪卫认为,关键仍在于做到供需适配,特别是动态的适配性,才能保持稳定的钢价,使企业利润保持稳定。数据显示,国家限产政策效果明显,今年1月至9月份粗钢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同时钢材出口增长了31.3%。产量增速在下降,而出口在增加,国内的钢材需求是否存在短缺?中钢协副秘书长、总经济师王颖生表示,从钢材的价格来说,4月份粗钢平均日产达约326万吨,9月份已经降到近246万吨。产量下降的同时,需求也降了,供需是相适应的。特别是随着国家保供稳价工作的推进、落实,煤炭、焦炭价格也开始下行。可以看到,国家的政策调控非常到位,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的作用非常大,钢材供需将基本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大起大落。多措并举维护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当前,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企业降本增效难度增加。下半年以来,在各种措施的作用下,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回落,目前在120美元/吨左右波动,但仍处于高位。同时,煤炭和焦炭供需关系偏紧,价格出现大幅快速上涨。特别是9月份以来,由于电力供应紧张,钢铁企业减产、停产增多,企业成本费用都将大幅增加,成本上升压力短期难以改变,钢铁企业盈利水平面临下降趋势。面对上述问题,钢铁行业如何应对?屈秀丽表示,下一阶段,钢铁行业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行业平稳运行,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重点推进“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稳效益”等各项工作,努力促进行业平稳运行。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加强体系建设和沟通交流,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从增加铁素供给、改进定价机制、完善期货市场规则等方面,加快解决铁矿石保障相关问题。同时,加强与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的沟通合作,共建和谐产业链,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继续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科学、规范、合理地开展评估监测及公示工作,加快实现超低排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共同谋划钢铁低碳转型。四是对标国际一流,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面对原燃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绿色、低碳投入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要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工作,勇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站在更高的视角谋划布局,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五是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厂。详细信息 - 02 2021-11
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 支撑引领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2 丨 2592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碳排放标准制定工作。以标准化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政策解读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碳排放标准的研制工作,充分发挥碳排放标准系统协调与整体推进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低碳发展。《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以标准体系的建立统筹碳排放标准有序发展。在具体标准制修订上,《意见》提出三大方向,一是“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二是“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三是“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此外,《意见》提出“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在全球碳排放标准发展中贡献中国力量。二、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发展现状与问题碳排放领域标准是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钢铁行业目前已发布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2151.5-2015)、《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GB/T 33755-2017)、《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 251-2018)等标准规范,指导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存在起步较晚、系统性不强、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严重缺失、难以有效支撑碳排放控制工作实施等诸多问题。(一)尚未建立行业内统一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能够为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宏观指导,直观反映标准需求,系统性补全缺失标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研究机构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但行业内统一的体系架构尚未确定,标准的编制缺少系统化、全面的布局。因此,需要加快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指导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二)碳排放领域标准数量和种类不足纵观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现有标准可以发现相较于能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标准而言,国内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在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限额、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大量缺失。随着国内钢铁产业高速发展,碳排放标准缺失和滞后现象将会日渐显现,这些缺失的标准不仅会影响钢铁行业低碳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甚至可能会影响产品在下游用户和国际贸易中的通行。(三)钢铁产品碳标签制度尚未建立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发展产品碳标签制度,并为产品发布碳标签标识。中国政府已发布两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涉及共计7种产品,相关的认证机构在推进低碳产品标识认证上也作出了一些努力。钢铁行业在低碳产品认证、碳标签制度建立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发布的低碳产品目录中暂无钢铁产品,同时相关低碳产品判定标准尚未健全,开展标识认证工作缺少理论指导。(四)碳排放领域国际标准缺少中国声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发布了多项碳排放领域标准,例如ISO/TC207/SC7委员会发布了ISO 14067《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等标准。ISO/TC17为指导钢铁企业计算碳排放水平发布了ISO 14404-1《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 第1部分:转炉炼钢》等系列标准。国内钢铁行业尚未开展相关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未发布类似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三、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建议强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钢铁行业作为高CO2排放行业,更应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结合钢铁行业以及国家层面碳排放领域标准发展现状,对未来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研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构建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构建碳排放标准体系是实现碳排放标准系统化的重要一步,是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发展的前提。钢铁行业应全面梳理国内外现有碳排放标准,科学合理归纳分类,构建以核算核查、技术装备、监测检测、低碳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为子体系的碳排放标准体系,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系统、有序制定。(二)完善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核算类标准的制定发布,规范行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与方法。重点瞄准新型节能低碳技术的标准转化,促进成熟可靠的节能低碳新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编制低碳评价方法标准,在国家大力提倡分等分级“差别化”管理的形式下,引导优惠政策向节能低碳型企业倾斜。围绕碳排放交易开展基准值计算、交易指南等标准制定,为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支撑。(三)推动钢铁行业低碳产品评价及碳标签制度建立碳标签已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并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又一新壁垒。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优先制定《低碳产品评价方法与要求 钢材产品》、《钢铁产品碳排放标识规范》等相关标准,以标准推进钢铁行业低碳产品评价、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实施,为企业颁发下游认可的低碳产品通行证,帮助钢铁企业更好的应对贸易壁垒等相关问题。同时鼓励先进的钢铁企业自愿为生产的产品贴出碳标签,在引导全社会低碳消费中做出钢铁贡献。(四)提升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国际影响力加大国际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跟踪、研究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标准的等同/修改转化。深化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增强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国际互认。(五)强化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宣传力度加强碳排放标准宣贯培训,强化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第三方机构标准的宣贯意识和能力是落实碳排放标准作用的关键。重点针对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核查、低碳评价等领域,充分发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编制培训教材、开展现场培训、网络培训、举办大型会议等手段,加强对管理人员、碳排放核查人员、企业碳资产管理负责人的标准培训。引导钢铁企业贯彻执行碳排放标准,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行为,落实碳排放监督管理制度,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节能降碳的意识。详细信息 - 02 2021-11
多地钢厂下调出厂价格 钢铁需求预期难以乐观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1.02 丨 2518昨日,钢市期现货价格同步走弱,多地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格。其中,沙钢出台的11月上旬建材价格政策中,高线价格下调600元/吨,盘螺价格下调600元/吨,螺纹钢价格下调600元/吨。黑色系期货昨日也出现大幅下跌。截至周一下午收盘,焦炭主力期价大跌6.77%,铁矿石主力期价下跌5.72%,螺纹钢和热轧卷板主力合约分别下跌3.86%和4.19%。“周一黑色下跌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成材需求表现持续不及预期,如*近三周螺纹表需同比分别下降27%、30%、31%;二是前期强势上涨的动力煤价格在发改委强力调控下出现断崖式下跌,动力煤价格再次出现跌停,对整体黑色商品走势均形成较大压制。”光大期货研究所黑色研究总监邱跃成说,10月中旬以来钢材盘面持续大幅下跌,跌幅已接近5月中下旬的水平。从需求来看,预计11月需求仍难看到亮点,10月份制造业PMI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荣估线下方,市场对于需求预期整体难以乐观。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告诉记者,煤炭调控政策未变,焦煤期价继续深调,且自身基本面也有所变化,煤矿产能加速释放,山西核增的5500万吨产能,而高频洗煤厂日产环比增0.65万吨,国内焦煤供应逐渐修复;尽管澳煤是否通关暂无法确定,但中蒙计划清空查干哈达煤炭堆存,且通关车辆近期回升明显,国内供应紧缺情况迎来缓解。相反,焦企限产依然严格,上周焦炭日产环比减1.06万吨,焦煤需求在较低水平趋于平稳。总体来看,煤矿产能不断释放,焦煤供应紧缺情况缓解,政策严控下价格维持相对弱势,但因期价深度贴水,谨防恐慌情绪退却后反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钢材价格下行虽始于煤炭严控政策引发的市场恐慌,但自身供需格局变化同样加剧价格下行,低供应格局继续给予钢价支撑,但利好效应在减弱。限产政策执行严格,全国粗钢产量9月迎来显著收缩,钢市低供应格局延续,给予钢价支撑,但全年平控目标完成难度已不大,限产边际放松预期开启,供应端利好效应在减弱,相对利好则是大型钢厂或因提前完成平控目标而限产加严,加之冬奥会期间北方钢厂限产加严可能,使得板材供应存有扰动,继而将支撑板材价格相对偏强运行。“钢价运行逻辑逐步切换至需求侧,而高频需求指标持续下行,叠加房地产税的利空冲击,需求走弱预期则是助推钢价下行,后续钢价运行过程中需求权重增加,价格企稳有待需求端持续改善。”涂伟华说,目前来看,煤炭政策调控风险释放未尽,同时钢材供需格局在转弱,短期钢价易承压偏弱运行,后续价格企稳有待煤炭风险完全释放以及需求走弱预期证伪,在此之前操作上建议维持偏空思路,相对利好的是盘面价格已跌破高炉成本,下行阻力也存在。邱跃成认为,预计11月份国内钢价供需弱势相持,在高基差以及高成本的情况下,盘面单边偏反复振荡对待,期现基差可能会出现修复的机会。涂伟华认为,铁矿石方面,矿市弱势基本面并未改善,限产政策抑制下矿石终端消耗依旧疲弱,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和进口矿日耗环比继续下降,且全年平控政策未变情况下,矿石终端消耗依旧偏弱,且低日耗下钢厂补库意愿不强,短期需求难有增量。与此同时,国内港口矿石到货有所下降,但矿商发运再度回升,加上国内港口矿石库存高位,供应压力依然存在。总之,全年平控政策下钢厂限产难现实质性放松,矿石中期需求依旧偏弱,而港存高位叠加发运季节性回升,供应压力持续存在,矿市供需矛盾并未缓解,矿价仍将承压,相对利好是产业链中矿石估值偏低,加上低价冲击非主流矿生产,下行阻力同样存在,预计矿价将振荡偏弱运行。详细信息